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 梁炯梅
【机构】 广西容县容州镇第三小学
【正文】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品质,教给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品质呢?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外因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贪玩,注意力不集中是多数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严格地要求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何时完成,怎么完成,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做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必须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做到学校家庭如一,防止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不一的现象。小学生的情感是极不稳定的,意志也是比较脆弱的,每当取得好成绩时情绪则高涨,但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则不免心恢意冷,比较消沉。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光靠鼓励不行,还必须从外因上施加种种压力,不仅要分析其不能解决困难、导致失败的原因,而且要督促其努力尽快地解决困难,从失败走向成功。
2、内因方面。激发学生的自学情感,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如何去激发、调动呢?让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教学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我们自己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我们的自学与掌握知识有密切联系,我们自学过的知识比单纯听教师讲掌握得牢固!此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分析自学的优点,使他们对自学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自学情感,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
总之,良好的自学品质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保证,有了这个保证,教师的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再好的方法也将难以见效。
怎样教给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呢?下面介绍几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1、圈记标号法
为了便于学生自学,教师在接到新生的最初阶段,便把一些最基本的自学符号告诉学生,且反复训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
例如,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新词,则在其下面用横线“——”表示;遇到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时,则用波浪线“~~~~”表示;如果碰到不理解的句子,则用小括号“( )”,并且在括号外面加上一个“?”,重点词和重点句子则在其下面用着重号“△△△”表示,分段用双竖线“‖”表示,分层用单竖线“∣”表示。
2、分段的几种方法
(1)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这种方法适用于记事写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事)。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发展过程,如果认识了它的发展过程,就能准确地给课文分段,如《跳水》。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这种方法,适用于记事写人的文章。实际上,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有时是揉合在一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文章中,体现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丘》便是典型的一例,既有时间顺序的体现,“天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又有事情发展的顺序的体现,“埋伏——牺牲——报仇”。
(3)根据空间位置的转换给课文分段。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写景状物或游记一类文章,如《海滨小城》。
(4)根据不同的内容给课文分段。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书信或说明文等应用文,例如《给颜黎民的信》、《奇怪的电脑》、《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5)根据总分思路给课文分段。前四种分段方法是根据内容思路而言,第五种则是根据文章结构方式而言,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
3、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简称“五步法”。
第一步: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再读课文,用“圈记标号法”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句子标出来,然后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再联系课文,把能弄懂的地方尽可能地弄懂。
第三步:细读课文,理解并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第四步:概括总结全文,理性认识文章。
学生通过通读(或回忆)全文,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综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第五步:熟读复习巩固知识。
以上只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其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总结和学习的方法很多,比如“四遍八步法”、“归纳法”、“板块分段法”、“定时记忆法”、“男女生自学对比法”等等。随着方法的积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
培养了良好的自学品质和教会了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是否可以对学生放手不管呢?不,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二、指导预习,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预习能为上课做好准备,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主动地位,教师课前可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明确目标,心中有数,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预习时抓住重点和难点,边读边思考,有心得、有疑难的地方做出记号或用标准的方式标出。
三、引导释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把自学纳入课堂,正确处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教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落实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凡是学生能看懂的问题,能发现的规律、能说明的道理,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先看、先找、先说。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抓住主要矛盾,利用学生在自学中提出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辅导复习,提高学生自学归纳总结能力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复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挖掘潜能、自我总结知识的过程,复习中教师应放在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提高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总结。这尽管没有教师领着省力,但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梳理,实现由经验向理性方向转化,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既可使知识条理化,又逐步提高了自我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品质,教给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品质呢?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外因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贪玩,注意力不集中是多数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严格地要求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何时完成,怎么完成,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做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必须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做到学校家庭如一,防止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不一的现象。小学生的情感是极不稳定的,意志也是比较脆弱的,每当取得好成绩时情绪则高涨,但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则不免心恢意冷,比较消沉。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光靠鼓励不行,还必须从外因上施加种种压力,不仅要分析其不能解决困难、导致失败的原因,而且要督促其努力尽快地解决困难,从失败走向成功。
2、内因方面。激发学生的自学情感,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如何去激发、调动呢?让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教学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我们自己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我们的自学与掌握知识有密切联系,我们自学过的知识比单纯听教师讲掌握得牢固!此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分析自学的优点,使他们对自学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自学情感,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
总之,良好的自学品质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保证,有了这个保证,教师的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再好的方法也将难以见效。
怎样教给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呢?下面介绍几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1、圈记标号法
为了便于学生自学,教师在接到新生的最初阶段,便把一些最基本的自学符号告诉学生,且反复训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
例如,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新词,则在其下面用横线“——”表示;遇到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时,则用波浪线“~~~~”表示;如果碰到不理解的句子,则用小括号“( )”,并且在括号外面加上一个“?”,重点词和重点句子则在其下面用着重号“△△△”表示,分段用双竖线“‖”表示,分层用单竖线“∣”表示。
2、分段的几种方法
(1)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这种方法适用于记事写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事)。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发展过程,如果认识了它的发展过程,就能准确地给课文分段,如《跳水》。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这种方法,适用于记事写人的文章。实际上,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有时是揉合在一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文章中,体现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丘》便是典型的一例,既有时间顺序的体现,“天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又有事情发展的顺序的体现,“埋伏——牺牲——报仇”。
(3)根据空间位置的转换给课文分段。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写景状物或游记一类文章,如《海滨小城》。
(4)根据不同的内容给课文分段。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书信或说明文等应用文,例如《给颜黎民的信》、《奇怪的电脑》、《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5)根据总分思路给课文分段。前四种分段方法是根据内容思路而言,第五种则是根据文章结构方式而言,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
3、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简称“五步法”。
第一步: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再读课文,用“圈记标号法”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懂的句子标出来,然后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再联系课文,把能弄懂的地方尽可能地弄懂。
第三步:细读课文,理解并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第四步:概括总结全文,理性认识文章。
学生通过通读(或回忆)全文,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综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第五步:熟读复习巩固知识。
以上只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其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总结和学习的方法很多,比如“四遍八步法”、“归纳法”、“板块分段法”、“定时记忆法”、“男女生自学对比法”等等。随着方法的积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
培养了良好的自学品质和教会了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是否可以对学生放手不管呢?不,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二、指导预习,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预习能为上课做好准备,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主动地位,教师课前可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明确目标,心中有数,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预习时抓住重点和难点,边读边思考,有心得、有疑难的地方做出记号或用标准的方式标出。
三、引导释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把自学纳入课堂,正确处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教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落实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凡是学生能看懂的问题,能发现的规律、能说明的道理,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先看、先找、先说。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抓住主要矛盾,利用学生在自学中提出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辅导复习,提高学生自学归纳总结能力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复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挖掘潜能、自我总结知识的过程,复习中教师应放在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提高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总结。这尽管没有教师领着省力,但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梳理,实现由经验向理性方向转化,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既可使知识条理化,又逐步提高了自我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