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引领学生多动笔 数学课堂更实效
【作者】 文兴海
【机构】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大坪中心校
【摘要】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在学生做题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有个良好的思维过程和动笔过程,特别要注重过程。学做数学题如果具备良好的思维过程和动笔过程,出错率会降低,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更能有效地解决做题马虎、思想态度不端正的老大难问题。【关键词】小学数学;用心引导;多动笔;提高效益;实效课堂
【正文】
新时期的数学课堂,学生大多在老师的强力“ 引领” 下,听同学说,自己也争先恐后地“ 说” ,课堂中,学生兴致盎然,生动活泼,然而——孩子动笔的时间少了,有的课堂上孩子甚至一次动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教学实在吗?高效率吗?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性“动笔”促实效,是我们一线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笔独立思考,深刻体验
书写有着无法替代的功能。写,既是思维外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格式化的成果。而学生的写,是别的方法无法代替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参与中学生能更有效地把握住知识的要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发展点。
当笔者再次参与“乘法初步认识”的研讨时,对教材中一些意图有了新的审视与思考。例如:
师:认真观察,“每个小朋友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那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你们能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吗?
课件逐幅出示,学生独立写加法算式,然后汇报—
师:这里(三角形)你写的算式是……
生:3+3+3+3+3+3=18
师:你写了几个3,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他摆了6个三角形。……
……
笔者觉得:放手让学生自己动笔写出每个小朋友用的小棒根数,一来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观察信息、收集信息;二来孩子在自己独立写算式的过程中,体会到同一种图形用的小棒根数同样多,摆了几个图形,写出的连加算式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也能发现所写的加法算式有的算式加数是相同,有的算式加数是不同的,对学习乘法的意义有了个体的体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学生独立动笔写一写,可以让每个学生静下心来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一问一答式的交流互动最缺的就是这种静心思考的过程,最难实现就是学生的个体体验。
二、全员参与,扎实训练
一线教师都知道口算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口算技能扎实了,后续所有计算知识的学习才有保障。因此,口算训练被重视起来了,不断的花样翻新:视算,听算,开火车,抢算……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更是制作了“摘红花”等课件,让学生来进行口算练习。但冷静想想,这种方式课堂热闹了,学生积极了,但每个都参与了吗?每个学生真正动脑动口算了几道题了?
这个学期,为了能让孩子尽快地进入当天的数学课堂学习,笔者要求孩子每天在上数学课之前必须准备好本子。上课的铃声一响完,笔者便开始念口算题,孩子把答案写下来。10题过后,学生集体反馈,同桌评分。然后才开始师生问好,新课学习。当然刚开始的几次,所给孩子的题目数据都是较小的,一般在20以内,是最基础的,便于孩子打好基础,便于孩子慢慢习惯这种方式,更便于孩子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几天下来,孩子们都能及时做好听算准备,等着铃声响完后的第一道题,那感觉真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到第二单元测试时,发现孩子们口算的错误率降低,除了两个孩子,其他的孩子口算的正确率都得到了提高。
可见,这种让学生动笔记下每道题的答案,然后再进行订正的听算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每道题的计算中,让口算训练扎实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提高了口算训练的实效性,扩大了口算的参与面,有效地提高了参与的有效性。教师如果能长期注重这种训练,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会建立良好的数感,养成仔细听题、高速思考题目的习惯。
三、自主解读,发展能力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如何来寻求两者之间的统一,形成一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发现数学课堂中也可以让学生动笔涂涂画画,把抽象的数学用具体的图形表示出来,这也是一种建构有效数学课堂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的另一个数》中,师出示题目“人工野鸭岛去年有35只野鸭,今年比去年多28只。今年有多少只?”
师:自己读,把你认为关键的字词划出来。
学生自己读,自己用笔划一划。
师:谁来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重点读出。
生齐读,突出了:今年比去年多28只。
师:谁跟谁比,谁多谁少。
师(画):老师用这一段来表示去年,那今年要画得比这段来得……
生:长。因为今年比去年多。
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构造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中数量关系……
动笔划一划,找出关键的词句重点理解,从而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笔画一画,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浅显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内化知识,自我建构
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要及时让学生练习,“趁热”打铁的效果更好。一方面, 讲完理论后,学生即使都听懂了、看懂了, 但并不等于他们也学到知识了, 这和纸上谈兵的道理是一样的。而通过做课堂练习, 学生可以巩固旧知识、熟悉新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 减少课外负担。这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但要注意的是,练习有不同的方式,应适当选取。
有了多媒体,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件中,逐题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或口答,或打手势说理由。这时孩子们积极举手,积极发言,看似孩子都会了,但真的每个孩子都参与了吗,都会了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课堂上要注重让学生静心学习,动口也动手,让学生有一个独立作业、内化建构的过程,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率。
通过动笔学习数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必备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与习惯,更使他们的身心获得了和谐、有效的发展。
新时期的数学课堂,学生大多在老师的强力“ 引领” 下,听同学说,自己也争先恐后地“ 说” ,课堂中,学生兴致盎然,生动活泼,然而——孩子动笔的时间少了,有的课堂上孩子甚至一次动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教学实在吗?高效率吗?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性“动笔”促实效,是我们一线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笔独立思考,深刻体验
书写有着无法替代的功能。写,既是思维外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格式化的成果。而学生的写,是别的方法无法代替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参与中学生能更有效地把握住知识的要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发展点。
当笔者再次参与“乘法初步认识”的研讨时,对教材中一些意图有了新的审视与思考。例如:
师:认真观察,“每个小朋友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那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你们能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吗?
课件逐幅出示,学生独立写加法算式,然后汇报—
师:这里(三角形)你写的算式是……
生:3+3+3+3+3+3=18
师:你写了几个3,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他摆了6个三角形。……
……
笔者觉得:放手让学生自己动笔写出每个小朋友用的小棒根数,一来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观察信息、收集信息;二来孩子在自己独立写算式的过程中,体会到同一种图形用的小棒根数同样多,摆了几个图形,写出的连加算式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也能发现所写的加法算式有的算式加数是相同,有的算式加数是不同的,对学习乘法的意义有了个体的体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学生独立动笔写一写,可以让每个学生静下心来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一问一答式的交流互动最缺的就是这种静心思考的过程,最难实现就是学生的个体体验。
二、全员参与,扎实训练
一线教师都知道口算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口算技能扎实了,后续所有计算知识的学习才有保障。因此,口算训练被重视起来了,不断的花样翻新:视算,听算,开火车,抢算……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更是制作了“摘红花”等课件,让学生来进行口算练习。但冷静想想,这种方式课堂热闹了,学生积极了,但每个都参与了吗?每个学生真正动脑动口算了几道题了?
这个学期,为了能让孩子尽快地进入当天的数学课堂学习,笔者要求孩子每天在上数学课之前必须准备好本子。上课的铃声一响完,笔者便开始念口算题,孩子把答案写下来。10题过后,学生集体反馈,同桌评分。然后才开始师生问好,新课学习。当然刚开始的几次,所给孩子的题目数据都是较小的,一般在20以内,是最基础的,便于孩子打好基础,便于孩子慢慢习惯这种方式,更便于孩子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几天下来,孩子们都能及时做好听算准备,等着铃声响完后的第一道题,那感觉真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到第二单元测试时,发现孩子们口算的错误率降低,除了两个孩子,其他的孩子口算的正确率都得到了提高。
可见,这种让学生动笔记下每道题的答案,然后再进行订正的听算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每道题的计算中,让口算训练扎实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提高了口算训练的实效性,扩大了口算的参与面,有效地提高了参与的有效性。教师如果能长期注重这种训练,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会建立良好的数感,养成仔细听题、高速思考题目的习惯。
三、自主解读,发展能力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如何来寻求两者之间的统一,形成一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发现数学课堂中也可以让学生动笔涂涂画画,把抽象的数学用具体的图形表示出来,这也是一种建构有效数学课堂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的另一个数》中,师出示题目“人工野鸭岛去年有35只野鸭,今年比去年多28只。今年有多少只?”
师:自己读,把你认为关键的字词划出来。
学生自己读,自己用笔划一划。
师:谁来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重点读出。
生齐读,突出了:今年比去年多28只。
师:谁跟谁比,谁多谁少。
师(画):老师用这一段来表示去年,那今年要画得比这段来得……
生:长。因为今年比去年多。
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构造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中数量关系……
动笔划一划,找出关键的词句重点理解,从而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笔画一画,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浅显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内化知识,自我建构
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要及时让学生练习,“趁热”打铁的效果更好。一方面, 讲完理论后,学生即使都听懂了、看懂了, 但并不等于他们也学到知识了, 这和纸上谈兵的道理是一样的。而通过做课堂练习, 学生可以巩固旧知识、熟悉新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 减少课外负担。这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但要注意的是,练习有不同的方式,应适当选取。
有了多媒体,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件中,逐题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或口答,或打手势说理由。这时孩子们积极举手,积极发言,看似孩子都会了,但真的每个孩子都参与了吗,都会了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课堂上要注重让学生静心学习,动口也动手,让学生有一个独立作业、内化建构的过程,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率。
通过动笔学习数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必备的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与习惯,更使他们的身心获得了和谐、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