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有效提问初探
【作者】 黄福钩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龙广镇第二中学
【正文】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激疑好奇式提问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1]。同时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我对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也富有探索精神。但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
二、探究式提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又具有多层次性,如果过分追求原理性的知识,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是学科本位的一种表现。例如,对于物理概念,不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新课改的教材一来就提出“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听到过那些声音,你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就可引导学生讨论,听取对方的意见,通过议一议引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他们各自敞开思路,大胆地说出想法和发现。这时在把演示实验推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让学生自己逐渐地去探究学习。
三、发散式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四、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例如,“声音的产生”提问就可以一层层深入,例如,在讲授《远距离输电》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便于学生自学,因而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用层递式设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在输电过程中主要考虑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明输电过程中,为什么会有电能损失?”“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怎样才能减少电阻?”“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减少电流应怎样做?”“应怎样升高电压呢?”“用户需要较低电压,应怎么办?”“你能画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简图吗?”可见,层递式提问具有稳扎稳打的效果,有步步逼进的气势,在讲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五、分割式提问
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一堂课往往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小问题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小问题既形成线索,又会显出层次。例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六、扩展式提问
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尤其新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许多知识来源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特别是科技意识的培养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要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扩展式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去完成第二课堂的实验,例如:在上完课后,教师可以把小型发电机和小型电动机的实验问题提出。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来完成,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技教育。
七、直问和曲问式提问
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例如,对密度的概念,如果采用曲问的方法提问:1.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比是多少?2.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的体积比是多少?3.1立方厘米的铁块与多少立方厘米的铝块质量相等?4.1克质量的铁块与多少质量的铝块体积相等?如果学生对于密度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是答不出来的。长此以往,就会诱使学生思考、琢磨,从而将知识消化、巩固。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特别是新课程学习,更能体现出提问的价值。
一、激疑好奇式提问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1]。同时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我对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也富有探索精神。但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
二、探究式提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又具有多层次性,如果过分追求原理性的知识,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是学科本位的一种表现。例如,对于物理概念,不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新课改的教材一来就提出“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听到过那些声音,你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就可引导学生讨论,听取对方的意见,通过议一议引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他们各自敞开思路,大胆地说出想法和发现。这时在把演示实验推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让学生自己逐渐地去探究学习。
三、发散式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题目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四、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例如,“声音的产生”提问就可以一层层深入,例如,在讲授《远距离输电》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便于学生自学,因而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用层递式设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在输电过程中主要考虑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明输电过程中,为什么会有电能损失?”“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怎样才能减少电阻?”“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减少电流应怎样做?”“应怎样升高电压呢?”“用户需要较低电压,应怎么办?”“你能画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简图吗?”可见,层递式提问具有稳扎稳打的效果,有步步逼进的气势,在讲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五、分割式提问
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一堂课往往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小问题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小问题既形成线索,又会显出层次。例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六、扩展式提问
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尤其新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许多知识来源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特别是科技意识的培养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要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扩展式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去完成第二课堂的实验,例如:在上完课后,教师可以把小型发电机和小型电动机的实验问题提出。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来完成,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技教育。
七、直问和曲问式提问
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例如,对密度的概念,如果采用曲问的方法提问:1.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比是多少?2.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的体积比是多少?3.1立方厘米的铁块与多少立方厘米的铝块质量相等?4.1克质量的铁块与多少质量的铝块体积相等?如果学生对于密度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是答不出来的。长此以往,就会诱使学生思考、琢磨,从而将知识消化、巩固。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特别是新课程学习,更能体现出提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