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作者】 邵献鸾
【机构】 广西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正文】家访工作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的重要纽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重成绩,轻思想,重智力教育,轻思想教育。因此,在同家长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上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电话联系多了,直接见面少了;被动地解决问题多了,主动地了解情况少了;请家长到学校的“校访”多了,老师亲自到学生家去的“家访”少了。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有诸多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家庭远离学校,而且分布在偏僻的小山村,确实给家访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也给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提供了不少便利。因此,有时在家长方便的情况下,请到学校面谈,或者开个家长座谈会,应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家访这一特殊的教育方式以及它所产生的独特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其他工作所代替不了的,尤其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更有必要提倡一下曾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家访工作。那么中职学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访呢?
一、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对家访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学生,全面分析该生目前状况的原因,以此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寻求转化孩子的适宜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因此,要家访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一是了解学生家里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家庭居住环境等;二是了解学生的看法,包括父母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条件等,尤其是学生对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看法。我有这样的一位学生性情孤僻、暴躁、不合群,不爱学习。老师问他,他说:“我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我有不学习的权利。”为了解他,我走进了他的家:他父亲去世了,来了一位忠厚老实的继父。从此,他就恨母亲,恨继父,恨这个家。我明白了,和他母亲、继父商量,在他母亲、继父和同学支持配合帮助下,化解了他内心的疙瘩,接受了这个家,他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中职毕业后到广东企业就业,有一次他发来一条短信:虽然我不是你优秀的学生,但你却是我心中优秀的老师。
二、作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日常行为表现等。我个人的经验是,坚持做跟踪记录,这样学生的变化情况就一目了然,而且连续性强,家访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或是无关痛痒地泛泛而谈了。
每次家访中,主题不一定一致,主要根据家访的次数的多少以及对家长情况的了解程度而定。在确定家访主题后,还应根据主题设计好几个问题,以便使家访始终围绕主题而又不局限主题。向家长反映学生“需教”的一面,又要反映他们“先进”、“可教”的一面,以便更好地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他们对教育孩子的信心。
三、精心准备,掌握家访最佳时机
家访前作好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先要理顺好家访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等在校表现方面或到工厂企业实习方面的表现要有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家长交流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要求我们平时勤观察、勤交流、勤积累,这样才能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此外,家访的时机很重要,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当学生表现不好时才去家访,学生也把这种家访看成是告状。其实家访是对所有学生而言的,要注意家访的普遍性。不仅仅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需要家访,特别是在学生取得成绩、有了进步时上门家访,既向家长报喜,又肯定家庭近期教育效果,对家长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激励。
作为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中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中做家务时的具体表现;同样,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就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四、把握家访进程,取得家访实效
家访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活动,教师交谈要注意艺术性,除一般的谈话技巧外,应注意“三忌”:一忌“独白”。家访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交谈是双向的,不仅是与家长交谈,更多的时候应让孩子也参与其中。每次家访,我总是让家长、学生一起参加交流,家长也不至于太尴尬,孩子也懂得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明白其中的严重性,而后采取采取改进措施。二忌“揭短”。有时学生固然有不少令人头疼的“问题”,加上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介绍孩子情况时过多关注其“问题”,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和孩子感到“不可救药”,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和婉转的方式。三忌“教训”。我一直这样想: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是我们施教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如果将学生的不良表现归咎于家长或孩子自己,继而教训家长和孩子,只能扩大与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溺爱孩子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袒护和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将从此对家访反感;而对孩子过于苛求的家长,则会积郁而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
五、家访后的完善工作
每次家访一定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老师应及时总结情况,积极观察被家访孩子的动向,以此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一点,我们学校想得非常周到,发给老师的“家访登记表”就是对每个学生家访工作的小结,老师们就可以把家访的相关内容很好地记录下来。三年下来,这些详细的记录成了学生成长的足迹,也是老师辛勤工作的凭证。我想,每位老师都会珍惜这份累累的硕果的。
总之,通过家访,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2]《现代教育管理论》 黄志成 程晋宽 著
[3]班主任工作常规 /钟海青主编 广西师大出版社
一、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对家访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学生,全面分析该生目前状况的原因,以此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寻求转化孩子的适宜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因此,要家访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一是了解学生家里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家庭居住环境等;二是了解学生的看法,包括父母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条件等,尤其是学生对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看法。我有这样的一位学生性情孤僻、暴躁、不合群,不爱学习。老师问他,他说:“我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我有不学习的权利。”为了解他,我走进了他的家:他父亲去世了,来了一位忠厚老实的继父。从此,他就恨母亲,恨继父,恨这个家。我明白了,和他母亲、继父商量,在他母亲、继父和同学支持配合帮助下,化解了他内心的疙瘩,接受了这个家,他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中职毕业后到广东企业就业,有一次他发来一条短信:虽然我不是你优秀的学生,但你却是我心中优秀的老师。
二、作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日常行为表现等。我个人的经验是,坚持做跟踪记录,这样学生的变化情况就一目了然,而且连续性强,家访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或是无关痛痒地泛泛而谈了。
每次家访中,主题不一定一致,主要根据家访的次数的多少以及对家长情况的了解程度而定。在确定家访主题后,还应根据主题设计好几个问题,以便使家访始终围绕主题而又不局限主题。向家长反映学生“需教”的一面,又要反映他们“先进”、“可教”的一面,以便更好地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他们对教育孩子的信心。
三、精心准备,掌握家访最佳时机
家访前作好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先要理顺好家访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等在校表现方面或到工厂企业实习方面的表现要有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家长交流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要求我们平时勤观察、勤交流、勤积累,这样才能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此外,家访的时机很重要,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当学生表现不好时才去家访,学生也把这种家访看成是告状。其实家访是对所有学生而言的,要注意家访的普遍性。不仅仅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需要家访,特别是在学生取得成绩、有了进步时上门家访,既向家长报喜,又肯定家庭近期教育效果,对家长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激励。
作为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中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中做家务时的具体表现;同样,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就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四、把握家访进程,取得家访实效
家访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活动,教师交谈要注意艺术性,除一般的谈话技巧外,应注意“三忌”:一忌“独白”。家访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交谈是双向的,不仅是与家长交谈,更多的时候应让孩子也参与其中。每次家访,我总是让家长、学生一起参加交流,家长也不至于太尴尬,孩子也懂得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明白其中的严重性,而后采取采取改进措施。二忌“揭短”。有时学生固然有不少令人头疼的“问题”,加上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介绍孩子情况时过多关注其“问题”,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和孩子感到“不可救药”,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和婉转的方式。三忌“教训”。我一直这样想: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是我们施教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如果将学生的不良表现归咎于家长或孩子自己,继而教训家长和孩子,只能扩大与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溺爱孩子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袒护和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将从此对家访反感;而对孩子过于苛求的家长,则会积郁而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
五、家访后的完善工作
每次家访一定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老师应及时总结情况,积极观察被家访孩子的动向,以此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一点,我们学校想得非常周到,发给老师的“家访登记表”就是对每个学生家访工作的小结,老师们就可以把家访的相关内容很好地记录下来。三年下来,这些详细的记录成了学生成长的足迹,也是老师辛勤工作的凭证。我想,每位老师都会珍惜这份累累的硕果的。
总之,通过家访,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2]《现代教育管理论》 黄志成 程晋宽 著
[3]班主任工作常规 /钟海青主编 广西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