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山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作者】 何新顾
【机构】 广西百色西林县西林中学
【摘要】山区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不高主要有基础薄弱、缺乏引导、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教师应该根据山区学生的音乐基础来设计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简单知识入手,在内容上选择本地化作品,在教学语言上以激励的语言为上,总之,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策略上做出充分的调动,促进山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有方法的学好音乐,提升艺术修养。【关键词】山区;音乐;兴趣
【正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其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兴趣是成功关键因素。这也正好认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山区学生在音乐兴趣和基础知识都比城镇的学生差,同时也存在对音乐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在音乐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放弃,同时,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主动去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完全放弃了音乐学习。总之,山区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很多,怎样去培养山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山区学生和城里的学习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究并找出具体的对策。本文在山区音乐教学实践访谈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得到更多的方法和对策。
一、将本地音乐作品引进课堂,消除学生与音乐知识之间的差距感
俗话说得好,课堂知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音乐知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可以取材于本民族的音乐作品。有音乐专家在改革过程中曾经指出“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师的讲课方式要通俗易懂”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创作出发。”从音乐教学的本土化来看,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起来,选择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从而消除学生对音乐的陌生感,增加亲近感,让学生去感悟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而不是怎样去教会学生学会哪一首歌曲,枯燥无味地讲授乐理知识。怎样使学生特别是山区学生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是摆在我们中学音乐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我们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学生自认为“自己五音不全”的自我否定思想。这种思想是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音乐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课本知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和创作音乐,从而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音乐魅力,从而消除学生与音乐之间的陌生感。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当地的老民歌作为鉴赏作品让学生鉴赏,从当地的习俗、服饰、劳动习惯等因素对作品出进行解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含意,更容易接受鉴赏课,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理解音乐的动力和欲望,调动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学习,把过去的“要我鉴赏”变为“我要鉴赏和创作”的学习态度。
其次,鼓励学生敢于将音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运用音乐改变生活,音乐才能丰富多彩。比如,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欣赏音乐,让心情舒畅起来。通过对当地老民歌的鉴赏,我们可以知道,在过去的山区农村,当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都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也有因为劳动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动作具有重复性,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有了歌唱的调节,会使人感到轻松而忘记劳累。因此,山区音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创新自己的想法,去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让他们感受到创作音乐的乐趣,让他们去感受应用音乐的价值。
然后,以提问式去进行音乐鉴赏,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和兴趣。常言道,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用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教师不善于发现或没有去用。教师只有在鉴赏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去思考的习惯,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鉴赏有所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音乐老师也应该提醒学生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和发现生活。如何学会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留意生活中的音乐,就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研究音乐的能力。只有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用音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从情感上主动接受音乐,从而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感情。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从内心上接受音乐和爱上音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山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山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与其生活的环境及性格特点有着紧密联系。从整个山区学生存在学习音乐的信心不足和对音乐的兴趣不浓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清这个现实并引起注意。教师对于山区学生的自信心问题的认识程度,会影响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时,首先应该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学好音乐。一些山区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基础,或者有的学生认为学习音乐花费大,家庭负担不得起而放弃。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引导他们。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开导,山区学生会认为“音乐很难学”而由此失去信心。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始指导山区学生学习音乐时,要从简单开始,反复加强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夯实基础,直到他们认为这个知识点已经很简单了,再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环节。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分析原因,不能让课堂问题留到下一课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自信心才能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
三、合作鉴赏是培养学习音乐兴趣的有效模式
山区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缺少与他人合作的主动性,这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在传统音乐教育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地位是不一样的,学生对教师有敬畏心理,这就使得学生遇到困难时,如果没有与其他同学交流就被埋藏在自己的心里。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以开放的,互动的课堂环境,开展合作鉴赏,让学生有讨论、交流的时间。例如,我们以《天山之春》为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派不同的任务,比如有歌曲背景收集、图片收集、服饰收集等材料收集,然后让学生讨论、处理收集到的歌曲信息,最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发言,通过这样的合作讨论,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学习氛围活跃了,自然地学生的自信心也一点点的培养起来了。合作学习改变了山区学生不懂而将问题埋藏在心里的弊端,避免了将问题积累下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变教师模式,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以开放的、互动的、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
总之,山区音乐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更加热情和更加主动地去发挥引导作用,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也只能这样,山区音乐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正霞.基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讨论[J].教书育人,2012(9).
[2]殷彗.浅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其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兴趣是成功关键因素。这也正好认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山区学生在音乐兴趣和基础知识都比城镇的学生差,同时也存在对音乐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在音乐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放弃,同时,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主动去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完全放弃了音乐学习。总之,山区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很多,怎样去培养山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山区学生和城里的学习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究并找出具体的对策。本文在山区音乐教学实践访谈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得到更多的方法和对策。
一、将本地音乐作品引进课堂,消除学生与音乐知识之间的差距感
俗话说得好,课堂知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音乐知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可以取材于本民族的音乐作品。有音乐专家在改革过程中曾经指出“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师的讲课方式要通俗易懂”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创作出发。”从音乐教学的本土化来看,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起来,选择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从而消除学生对音乐的陌生感,增加亲近感,让学生去感悟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而不是怎样去教会学生学会哪一首歌曲,枯燥无味地讲授乐理知识。怎样使学生特别是山区学生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是摆在我们中学音乐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我们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学生自认为“自己五音不全”的自我否定思想。这种思想是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音乐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课本知识,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和创作音乐,从而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音乐魅力,从而消除学生与音乐之间的陌生感。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当地的老民歌作为鉴赏作品让学生鉴赏,从当地的习俗、服饰、劳动习惯等因素对作品出进行解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含意,更容易接受鉴赏课,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理解音乐的动力和欲望,调动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学习,把过去的“要我鉴赏”变为“我要鉴赏和创作”的学习态度。
其次,鼓励学生敢于将音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运用音乐改变生活,音乐才能丰富多彩。比如,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欣赏音乐,让心情舒畅起来。通过对当地老民歌的鉴赏,我们可以知道,在过去的山区农村,当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都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也有因为劳动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动作具有重复性,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有了歌唱的调节,会使人感到轻松而忘记劳累。因此,山区音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创新自己的想法,去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让他们感受到创作音乐的乐趣,让他们去感受应用音乐的价值。
然后,以提问式去进行音乐鉴赏,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和兴趣。常言道,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用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教师不善于发现或没有去用。教师只有在鉴赏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去思考的习惯,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鉴赏有所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音乐老师也应该提醒学生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和发现生活。如何学会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留意生活中的音乐,就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研究音乐的能力。只有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用音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从情感上主动接受音乐,从而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感情。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从内心上接受音乐和爱上音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山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山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与其生活的环境及性格特点有着紧密联系。从整个山区学生存在学习音乐的信心不足和对音乐的兴趣不浓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清这个现实并引起注意。教师对于山区学生的自信心问题的认识程度,会影响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时,首先应该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学好音乐。一些山区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基础,或者有的学生认为学习音乐花费大,家庭负担不得起而放弃。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引导他们。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开导,山区学生会认为“音乐很难学”而由此失去信心。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始指导山区学生学习音乐时,要从简单开始,反复加强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夯实基础,直到他们认为这个知识点已经很简单了,再进行下一个教学内容环节。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分析原因,不能让课堂问题留到下一课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自信心才能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
三、合作鉴赏是培养学习音乐兴趣的有效模式
山区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缺少与他人合作的主动性,这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在传统音乐教育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地位是不一样的,学生对教师有敬畏心理,这就使得学生遇到困难时,如果没有与其他同学交流就被埋藏在自己的心里。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以开放的,互动的课堂环境,开展合作鉴赏,让学生有讨论、交流的时间。例如,我们以《天山之春》为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派不同的任务,比如有歌曲背景收集、图片收集、服饰收集等材料收集,然后让学生讨论、处理收集到的歌曲信息,最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发言,通过这样的合作讨论,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学习氛围活跃了,自然地学生的自信心也一点点的培养起来了。合作学习改变了山区学生不懂而将问题埋藏在心里的弊端,避免了将问题积累下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变教师模式,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以开放的、互动的、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
总之,山区音乐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更加热情和更加主动地去发挥引导作用,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也只能这样,山区音乐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正霞.基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讨论[J].教书育人,2012(9).
[2]殷彗.浅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