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作者】 李凤明

【机构】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中心小学


【正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是学生的美术兴趣总是不能提高,这一现象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一、影响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因素
  1.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
  上学之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而家长普遍都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他们认为画画是玩,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学好语文、数学、英语,便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只学习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学校教学管理模式传统
  以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学校更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就算是设了美术课也是形同虚设。就算美术课正常进行,课堂上,或没有美术方面的资料,或为了省事,老师就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要不就是照着书画,要不就是照着老师画的画,课堂气氛沉闷,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兴趣培养。现在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老师的思想观念还没改变。
  3.小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的发展
  学龄前期的孩子,他们用笔随便乱画线条圈圈,乐在其中,但大人却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这时候千万不要阻止或能骂他们乱画的行为,而要鼓励、支持、称赞他们。接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开始想画某种东西了,已经能画出一些形象来了,用笔也较流畅,他们不求外形的准确,只求表达出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这时孩子的画里充满了天真的想象。这种想象的发挥是极可宝贵的心理品质,这时候的绘画心理也是最值得重视的,大人要珍惜和小心爱护培养。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写实期,这时期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认为画得越像就是画的越好的。幼儿时期的那种大胆渐渐受到写实的拘谨。但由于画画技法不好,他们又往往对自己的画不满意,很容易失去对绘画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从整体看来,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二、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
  1. 教师本身要非常热爱美术课。把在美术范围内的东西都放在心上喜欢,带着乐趣走进课堂,这样上课就充满激情,再去影响他们就非常有说服力了。如在上《彩墨游戏》这课的时候,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自己准备材料,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可能有部分同学因为材料多而带不全,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出作品,自己搜集材料作品,带来很多和本课有关的国画作品或者国画书,营造出气氛,多方位呈现,让他们深切的感受到国粹水墨画的淋漓尽致的效果。那么下一节课就再也不会出现不带齐绘画工具的事了,孩子们会为了他们感兴趣的事而做出努力。
  2.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爱好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而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给他们创作的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并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大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像片段,再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致使学生思想没有创新,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直观、形象、生动,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例如我在教蛋壳《有趣的造型》时采用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学方法。先出示各种蛋壳形象让学生感知,再让小组同学去摸一摸、拆一拆,看看“蛋壳形象”是怎样做的,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并让小朋友做小老师,讲给别人听。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在掌握这一技能的同时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老一套的传授知识,应该是引导、发现在
  创作的过程,利用情景教学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美育的目的。
  4.就地取材,让学生愉快地学好美术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绿水、日月、星辰、与万物为友、对宇宙发问,因此,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恰当地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特长,技能和创造力。
  美术课要准备不少材料,如果没有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将家乡有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可用田地里的泥巴代替;树叶、树枝、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石头,都可以用来上手工制作课。
  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他们的感官去观察、分析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并进行思考,考虑如何选择工具、方法进行制作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从中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继而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学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靠诸多因素,既有助于教师的“教”,更有助于学生的“学”。所以,我认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得先开发学生的兴趣。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因各种客观、主观因素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题,这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每位教师、每位学生,甚至全社会的正确认识和关注。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鲜活生命力,它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把美术课上“新”上“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爱上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