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作者】 张仕琴
【机构】 贵州省惠水县芦山中学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策略,并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式多样地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探究
【正文】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作文的教学与学习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再创造和发现的过程,而这也必须要有学习主体的真正加入才能获得实现。
一、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如果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那课堂上肯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不起来,课堂更谈不上活,那么,课堂的教学目的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语文老师,就要想办法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统一的良性互动,尽量多想办法如何在保证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形成一个高效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
1.以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其本质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因而,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和需要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材施教。
依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本人每次上新课,就仔细备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音乐和图片,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通过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过程,主要表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所以教师无论在听、说、读、写的哪个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使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获得和谐发展。
2.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语文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在过去甚至现在的很多课堂中,教师都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现在,从学习主题的确定、学习途径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展示乃至学习评价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参考与指导甚至参与学习过程,但绝不可包办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最新的教学思想提出教师要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当前的课堂上,教师在更多的时候更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或组织者的角色,而不应以一个决策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中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可以将教师形象比喻成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并不是过去的旁观者,这也就是在说教学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一个良性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最后得出相关的规律和方法。例如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中,在阅读、作文以及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索、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提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从而能用文字、图示、照片等展示学生成果,既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强化练习,创造学习自我空间
语文的教学与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和有效性。老子说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话,意思是说道是自我而来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佐助。这种过于自我的状态是不适合教学的,但是这其中“无为”的思想对于我们尊重和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实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对学生的一些外在干涉,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这对于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无疑也有巨大作用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综合性极强,要求综合素质的因素也极强。但是语文要求具备综合教学素质的同时,其直观教学也必不可少。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具体地感知语文魅力,就是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
1.课前活动的准备
有经验的任课教师,通常都认真备课,胸有成竹。一是让学生课外准备资料,每节课请一位或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发言,也就是让学生演讲,将他们的收获讲给同学们听,或者也可以找一些优美的诗句进行朗诵,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习气氛;二是加强课前预习,在预习中解决疑惑,积累新知识。
2.突出重点,把握课堂节奏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只有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去学、用心去理解。兴趣是培养出来的,那么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又该如何去培养呢?本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名著故事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于每节课抽三至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的文学故事,偶尔找一些优美的句子或段落念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自己朗诵。同时,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写一些句子来进行比较,进行适当的文字或词语句子游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如课堂上教师要考虑好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时间,这样才会让课堂有理节、生动而活泼。
3.课后的探索
语文课的特点是,课前的预习需要,课中的教学必要,课后加强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后要加强:一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对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可以适当做出要求,对每一节课文的预习都应涉及阅读、联想、设问、理解,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二是课外阅读与检测。关于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文学类型,但教师必须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把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引领,同时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知识的检测,只能检测到一些表面上的东西,但也只有通过这些东西才能使语文知识不断地积累与巩固。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有效的因素也有很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校正措施,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作文的教学与学习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再创造和发现的过程,而这也必须要有学习主体的真正加入才能获得实现。
一、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如果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那课堂上肯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不起来,课堂更谈不上活,那么,课堂的教学目的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语文老师,就要想办法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统一的良性互动,尽量多想办法如何在保证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形成一个高效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
1.以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其本质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因而,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和需要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材施教。
依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本人每次上新课,就仔细备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音乐和图片,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通过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过程,主要表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所以教师无论在听、说、读、写的哪个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使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获得和谐发展。
2.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语文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在过去甚至现在的很多课堂中,教师都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现在,从学习主题的确定、学习途径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展示乃至学习评价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参考与指导甚至参与学习过程,但绝不可包办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最新的教学思想提出教师要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当前的课堂上,教师在更多的时候更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或组织者的角色,而不应以一个决策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中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可以将教师形象比喻成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并不是过去的旁观者,这也就是在说教学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一个良性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最后得出相关的规律和方法。例如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中,在阅读、作文以及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索、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提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从而能用文字、图示、照片等展示学生成果,既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强化练习,创造学习自我空间
语文的教学与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和有效性。老子说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话,意思是说道是自我而来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佐助。这种过于自我的状态是不适合教学的,但是这其中“无为”的思想对于我们尊重和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实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对学生的一些外在干涉,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这对于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无疑也有巨大作用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综合性极强,要求综合素质的因素也极强。但是语文要求具备综合教学素质的同时,其直观教学也必不可少。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具体地感知语文魅力,就是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
1.课前活动的准备
有经验的任课教师,通常都认真备课,胸有成竹。一是让学生课外准备资料,每节课请一位或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发言,也就是让学生演讲,将他们的收获讲给同学们听,或者也可以找一些优美的诗句进行朗诵,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习气氛;二是加强课前预习,在预习中解决疑惑,积累新知识。
2.突出重点,把握课堂节奏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只有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去学、用心去理解。兴趣是培养出来的,那么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又该如何去培养呢?本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名著故事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于每节课抽三至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的文学故事,偶尔找一些优美的句子或段落念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自己朗诵。同时,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写一些句子来进行比较,进行适当的文字或词语句子游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如课堂上教师要考虑好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时间,这样才会让课堂有理节、生动而活泼。
3.课后的探索
语文课的特点是,课前的预习需要,课中的教学必要,课后加强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后要加强:一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对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可以适当做出要求,对每一节课文的预习都应涉及阅读、联想、设问、理解,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二是课外阅读与检测。关于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文学类型,但教师必须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把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引领,同时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知识的检测,只能检测到一些表面上的东西,但也只有通过这些东西才能使语文知识不断地积累与巩固。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有效的因素也有很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校正措施,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