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及设计策略
【作者】 卢清明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后续,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合理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巩固概念、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发展思维有着巨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从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出发,探讨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
【正文】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数学作业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不仅具有一般作业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特点。
(1)抽象性: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使高中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高中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的建立起来。”可见高中数学的严谨性。
(3)独立性:高中数学中,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4)频繁性:由于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且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在一周中几乎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课堂上往往“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变式训练”。每堂课后都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有数学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高中数学作业的目的不但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而且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高中数学作业,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1)目的性: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差异性: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4)开放性: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式
高中数学作业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研究性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自选作业: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其特点是: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作业: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其特点是: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自编作业: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研究性作业: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反馈与修正形成作业成果,并汇报交流,进行评价。其特点是: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等能力。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高中数学作业要贴切学生实际,以趣味训练、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应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学生在作业中了解高中数学,体味高中数学美学价值,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数学作业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不仅具有一般作业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特点。
(1)抽象性: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使高中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高中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的建立起来。”可见高中数学的严谨性。
(3)独立性:高中数学中,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4)频繁性:由于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且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在一周中几乎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课堂上往往“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变式训练”。每堂课后都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有数学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高中数学作业的目的不但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而且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正确组织好高中数学作业,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1)目的性: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差异性: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4)开放性: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式
高中数学作业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研究性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自选作业: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其特点是: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作业: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其特点是: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自编作业: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研究性作业: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反馈与修正形成作业成果,并汇报交流,进行评价。其特点是: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等能力。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高中数学作业要贴切学生实际,以趣味训练、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应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学生在作业中了解高中数学,体味高中数学美学价值,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增强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