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时期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探索
【作者】 吕仕红
【机构】 贵州福泉市龙昌幼儿园
【摘要】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文明礼仪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了。【关键词】新时期;幼儿园;文明礼仪;思考探究
【正文】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礼仪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体现,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有效实施幼儿礼仪教育,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园为了让幼儿在人生最初阶段就得到文明礼仪的良好熏陶和浸润,从礼仪教育入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结合家园共育,不断丰富其教育内容,创建适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汉族文明礼仪课程。本次活动不但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建设,而且通过各种有效支持途径促进了幼儿文明利益行为的养成。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保障
环境是孩子的第二位老师,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会得到自然发展。因此,我们努力营造一个视觉的礼仪氛围,在周围环境中布置一些本班幼儿在一日生活各环节相关的生活礼仪图片,如:问好、道别、排队洗手、安静吃饭、保持桌面整洁、安静入寝、折叠衣服,等等,让幼儿在思维上有具体图像,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礼仪的基本内容。在活动室的周围布置一些礼仪基本手势图,如:请、安静、胜利、棒等,让幼儿了解除了语言,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跟别人进行礼仪交往。我们还设置了许多幼儿可以操作的墙面,将文明礼仪行为与图片或文字对应,找出正确做法,这种墙面深受幼儿的喜爱。就是在这样的礼仪氛围环境中,幼儿每天都接受着文明礼仪的浸润。
二、将文明礼仪融入情景中,拉近“礼仪”与孩子的距离
“礼仪”这个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是较抽象的,仅停留在“问好、道别”的层面,对礼仪的基本内容比较陌生。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我们采用观看情景表演的方式,借助具体的情境或形象,将各项生活礼仪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做法的全部或部分展示在幼儿面前,在幼儿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如:《到鸡婆婆家做客》、《学好样》、《上下楼》、《公园里》等,以朗朗上口的礼仪三字歌归纳各种礼仪内容,由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礼仪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并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发挥成人榜样示范的力量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所以教师、家长必须言行一致,用文明的礼仪、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孩子。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教师、家长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如:要请小朋友做事时先说“请”,之后要说谢谢,进餐时要求幼儿保持桌面整洁,老师、家长首先自己就不要撒饭粒或将骨头放在盘子里,要求幼儿安静时,要用简单的手势语,不要大声喊叫“请小朋友安静”,等等。在这样的榜样示范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注意礼仪交往行为。
四、注重一日生活中的礼仪行为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的礼仪习惯养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
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我们都要有足够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如:喝水时,幼儿总是喜欢单手端杯子,边走边喝,这时大人就要及时提醒,引导幼儿双手端杯子,走到位置上坐下来再喝。再如:幼儿睡觉时总喜欢躺着说悄悄话或者玩被子等,老师就及时引导幼儿了解到这样做给别人带来的不好影响,知道这是不礼貌的做法,并设置评比栏,对幼儿的礼仪习惯起到激励作用。
五、利用周末实践活动宣传文明礼仪行为
为了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礼仪,知道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下如何与人交往和沟通,我们开展了以家庭为单位走进家庭、走进社区的周末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和良好的礼貌修养。如:让幼儿当客人、当主人、当小小宣传员宣传爱护绿色、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使幼儿在做客、宣传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胆量和自信,能适宜地运用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在快乐的实践中形成好的品格。
孔子先生指出,不学礼,无以立。自从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小天使”的活动后,孩子们的文明行为逐渐增多,同伴间能够互相提醒,礼貌用语常常挂在嘴边,而且非常愿意去社区做宣传,愿意让更多人知道文明礼仪行为。这种行为是孩子们已经把文明礼仪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习惯的表现,孩子们真正在文明礼仪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师大出版社。(2013年)
[2]孙云晓、邹泓主编的《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14年)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礼仪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体现,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有效实施幼儿礼仪教育,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园为了让幼儿在人生最初阶段就得到文明礼仪的良好熏陶和浸润,从礼仪教育入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结合家园共育,不断丰富其教育内容,创建适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汉族文明礼仪课程。本次活动不但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建设,而且通过各种有效支持途径促进了幼儿文明利益行为的养成。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保障
环境是孩子的第二位老师,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会得到自然发展。因此,我们努力营造一个视觉的礼仪氛围,在周围环境中布置一些本班幼儿在一日生活各环节相关的生活礼仪图片,如:问好、道别、排队洗手、安静吃饭、保持桌面整洁、安静入寝、折叠衣服,等等,让幼儿在思维上有具体图像,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礼仪的基本内容。在活动室的周围布置一些礼仪基本手势图,如:请、安静、胜利、棒等,让幼儿了解除了语言,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跟别人进行礼仪交往。我们还设置了许多幼儿可以操作的墙面,将文明礼仪行为与图片或文字对应,找出正确做法,这种墙面深受幼儿的喜爱。就是在这样的礼仪氛围环境中,幼儿每天都接受着文明礼仪的浸润。
二、将文明礼仪融入情景中,拉近“礼仪”与孩子的距离
“礼仪”这个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是较抽象的,仅停留在“问好、道别”的层面,对礼仪的基本内容比较陌生。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我们采用观看情景表演的方式,借助具体的情境或形象,将各项生活礼仪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做法的全部或部分展示在幼儿面前,在幼儿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如:《到鸡婆婆家做客》、《学好样》、《上下楼》、《公园里》等,以朗朗上口的礼仪三字歌归纳各种礼仪内容,由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礼仪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礼仪认知的情感认同,并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发挥成人榜样示范的力量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所以教师、家长必须言行一致,用文明的礼仪、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孩子。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教师、家长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如:要请小朋友做事时先说“请”,之后要说谢谢,进餐时要求幼儿保持桌面整洁,老师、家长首先自己就不要撒饭粒或将骨头放在盘子里,要求幼儿安静时,要用简单的手势语,不要大声喊叫“请小朋友安静”,等等。在这样的榜样示范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注意礼仪交往行为。
四、注重一日生活中的礼仪行为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的礼仪习惯养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
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我们都要有足够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如:喝水时,幼儿总是喜欢单手端杯子,边走边喝,这时大人就要及时提醒,引导幼儿双手端杯子,走到位置上坐下来再喝。再如:幼儿睡觉时总喜欢躺着说悄悄话或者玩被子等,老师就及时引导幼儿了解到这样做给别人带来的不好影响,知道这是不礼貌的做法,并设置评比栏,对幼儿的礼仪习惯起到激励作用。
五、利用周末实践活动宣传文明礼仪行为
为了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礼仪,知道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下如何与人交往和沟通,我们开展了以家庭为单位走进家庭、走进社区的周末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和良好的礼貌修养。如:让幼儿当客人、当主人、当小小宣传员宣传爱护绿色、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使幼儿在做客、宣传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胆量和自信,能适宜地运用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在快乐的实践中形成好的品格。
孔子先生指出,不学礼,无以立。自从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小天使”的活动后,孩子们的文明行为逐渐增多,同伴间能够互相提醒,礼貌用语常常挂在嘴边,而且非常愿意去社区做宣传,愿意让更多人知道文明礼仪行为。这种行为是孩子们已经把文明礼仪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习惯的表现,孩子们真正在文明礼仪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师大出版社。(2013年)
[2]孙云晓、邹泓主编的《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