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课艺术略谈

【作者】 张建林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羊场小学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重要节环,更是一门艺术。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沟通知识的新旧领域,加速旧技能的迁移,新技能的形成,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课堂导入;艺术
【正文】      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这是每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首当其冲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简要浅谈小学数学的导课方法。
  一、导课应具有“简洁性” 
  导课应精心设计,力争用最简洁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如果导课过长,则不容易给后面的重点内容提供足够的讲授时间,往往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更谈不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训练。 
  二、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那么,怎样的导课才具有“趣味性”呢?如:在导课阶段,教师可巧设悬念,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时,在导课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喜欢侦探吗?你们知道著名的侦探是谁?这样用悬念开场进入课堂就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如:通过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几时几分的认识”时,可以如下导课:教师出示简单的提示词语,请学生根据提示猜出谜底。一听到是猜谜语,学生马上集中了精力,很快把心思回归到了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巧设悬念,设疑建愤   
  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时,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四、歌谣引路 抛砖引玉
  歌谣比纯粹的数学公式更形象,有时也可配上适当的表演与音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更牢固地记忆一些重难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如教《1、2、4乘法》时,请一些学生到讲台上来扮演青蛙,其他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数青蛙》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嗵”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嗵,扑嗵”两声跳下水。这样的课堂导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五、以旧引新 铺路搭桥
  课堂导入以旧引新既灵活地复习了旧知,进而也自然地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更使新知的学习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教《有余数除法》时,先利用课件出示六个梨,三只盘子,让学生到计算机上把这六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他们很快就分完。这时课件出示七个梨,继续让学生把这七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的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六、采用故事 激发联想
  如教《认识分数》时,编制了“狐狸分肉”的故事:有一天,一只狐狸看到狗熊兄弟在争抢一块肉,于是就走过去说:“不要吵,不要吵,我来帮你们分一分。”结果狐狸把肉分成一块大的和一块小的。把大的一块给了熊弟弟,把小的一块给了熊哥哥。这下熊哥哥不高兴了,于是狐狸就在熊弟弟的那块肉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吞下了肚子,这下熊弟弟不高兴了,说:“现在哥哥的那块肉比我多了。”于是狐狸又到熊哥哥的那块肉上去咬了一口,吞下了肚子。就这样,狐狸左一口右一口地咬肉吃,等两兄弟明白过来时,手里的肉就只剩下了一丁点儿了。同学们,故事中狐狸是怎样分肉的?应该怎样分才公平?这样的课堂导入在小学生原本就熟悉的童话故事中注入了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童话故事中领悟新知,运用故事的幽默风趣,激发学生对于新知的联想。
  七、现代技术 亮丽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采用现代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造教学文化情景,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更清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新知闪亮登场。
  如教《加减混合运算》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公交车上下乘客的情景(先上车,后下车,前门上,后门下),这时教师提问: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你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新知—加减混合运算。这样的课堂导入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与发展的趋势,让新知的学习更加生动,亮丽新知课堂。
  总之,如何合理设计、安排与运用课堂导入,它就是一门艺术。良好的课堂导入就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让课堂教学闪亮出场。当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关于这方面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