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趣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者】 黎柳青
【机构】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冠信远辰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教育的奠基性和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重要内容
【正文】 兴趣是持续学习的自我内驱,是克服事物认识过程的困难、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动力支撑。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那就是兴趣的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奠定必要知识基础外,那就要为学生具有强烈的语文学习兴趣奠基基础。这是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决定的,也是小学作为特殊学习阶段决定的。因此,激趣应作为我们日常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兴趣的培养相当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不辩便明: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这是无法想像的。只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做为语文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语文。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奠基。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让主体发挥主体作用,前提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优势,让学生爱上语文,乐于语文学习。
(一)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融于教学的各个流程,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事件性于一体,是学生学习氛围、学习载体、学习兴趣综合集结体。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对其认识逐渐加深,对它的青睐程度也在逐渐加强。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把语文问题创设成为具有生活化、儿童儿的学习情境,通过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教学情境化,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化,与学生的背景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直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促进学生视听感知。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理论中有这样一条理念:“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心理学研究也认为:听可以记住10%的信息;看可以记住30%的信息;动手做可以记住90%的信息。这说明不同学习渠道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对于语文学科,我们应加强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视听感知。现在,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班班通”工程在学校落户,直观教学更是方便便捷,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呈现或智能电视的大屏显示,把语文知识寓于图文并茂、声情结合的元素中,使静态的知识动感化、多媒介化,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文本等载体负载呈现,综合作用于学生多种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
(三)加强语文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知识地形成过程。著名文论家刘向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我们应创设语文实践平台,让学生加强学生语文实践。又特别是是小学语文教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好动”学生,其年龄特征也让我们必须开展动手学语文的语文教学。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到了学习活动乐趣,获得了快乐学习体验,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不断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我们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重智力轻能力,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匮乏和学习兴趣低下,以及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时间,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即死记硬背。这种只注重结果的教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
(四)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成功。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最好的激趣莫过于对其本身的兴趣。语文具有丰富的趣味因子,我们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这些蕴含于语文学科中的积极元素,凸现语文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感受到语文愉悦。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的,有阶梯的设计教学。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不同的人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语文知识,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苦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我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感受到语文学习快乐,从而成为“我要学”的语文实践者。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主体。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深入实践,自我体验,在积极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永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刍议[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2]王立青,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9期
[3]李启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9期。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兴趣的培养相当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不辩便明: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这是无法想像的。只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做为语文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语文。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奠基。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让主体发挥主体作用,前提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优势,让学生爱上语文,乐于语文学习。
(一)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融于教学的各个流程,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事件性于一体,是学生学习氛围、学习载体、学习兴趣综合集结体。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对其认识逐渐加深,对它的青睐程度也在逐渐加强。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都把把语文问题创设成为具有生活化、儿童儿的学习情境,通过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教学情境化,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化,与学生的背景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直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促进学生视听感知。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理论中有这样一条理念:“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心理学研究也认为:听可以记住10%的信息;看可以记住30%的信息;动手做可以记住90%的信息。这说明不同学习渠道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对于语文学科,我们应加强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视听感知。现在,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班班通”工程在学校落户,直观教学更是方便便捷,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呈现或智能电视的大屏显示,把语文知识寓于图文并茂、声情结合的元素中,使静态的知识动感化、多媒介化,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文本等载体负载呈现,综合作用于学生多种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
(三)加强语文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知识地形成过程。著名文论家刘向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我们应创设语文实践平台,让学生加强学生语文实践。又特别是是小学语文教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好动”学生,其年龄特征也让我们必须开展动手学语文的语文教学。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到了学习活动乐趣,获得了快乐学习体验,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不断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我们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重智力轻能力,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匮乏和学习兴趣低下,以及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时间,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即死记硬背。这种只注重结果的教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
(四)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成功。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最好的激趣莫过于对其本身的兴趣。语文具有丰富的趣味因子,我们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这些蕴含于语文学科中的积极元素,凸现语文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感受到语文愉悦。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的,有阶梯的设计教学。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不同的人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语文知识,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苦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我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感受到语文学习快乐,从而成为“我要学”的语文实践者。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主体。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深入实践,自我体验,在积极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永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刍议[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2]王立青,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9期
[3]李启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