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作者】 陈仕坤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盘水镇第一小学

【摘要】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题型,又是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如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有效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特别是对于解题思想进行回顾性的反思,能使学生加深对解决问题中要素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解题思想,在实际运用时注意拓展、变化,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引导培养;解题能力;有效提高
【正文】      在多年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不会解数学应用题,他们很怕解应用题,因为他们不知道应用题中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是该用加,还是该用减法,又或者是用乘除法。由于他们经常出错,并且经常由此挨骂,因此对数学应用题已经失去了信心,一遇到应用题就开始进行瞎猜。对于这种学生,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本人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要让学生明白单位要统一
  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根本不管单位是否一样,就直接进行运算。比如,有这么一道应用题:小红买一本笔记本花了3元5角,买一个橡皮擦花了5角。请问小红买这些东西共计花了多少钱?有些学生知道要用加法,于是他们想也不想就写出了这个式子:3元5角+5角=8元5角。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应用题里面数据比较多,他们不知道改用哪一个数字进行运算,就产生了不同单位的数据相加减的现象。比如:东东家买了4箱酸奶,每箱酸奶有8排,每排5瓶,每瓶酸奶2元,一共要多少钱?有些学生首先把5和2加起来,然后再进行其他计算。在这里,他们显然是没有注意到数字后面的单位问题,它们后面的单位不一样,所以不能进行加减。还有一种类型是与分散、倍数等有关的应用题。例如:5班的男生有36个,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问女生有多少人?有些学生是这样列式的:36+   =36人。他们没有注意到一个有单位,一个没有单位,这样的数字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二、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要和生活联系起来
  有些学生不会解应用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生活中不会解决这类问题。如果我们教师把问题转化成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就很快能计算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要以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类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比如,文具店运进250支钢笔,第一天卖了82支钢笔,第二天卖了93支钢笔,还剩多少支钢笔?有些学生对这种题型理解不了,如果我们教师问“如果你有12个苹果,第一天你吃了3个,第二天你吃了5个,还剩几个苹果?”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答案。他们很快就列出式子:250-82-93= 75。我们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又比如: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260米,修完全长就得延长8天;如果每天修300米,修完全长仍得延长4天。这条路全长多少米?这道题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办,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处理的:现在你有一袋糖,如果你一天吃3个,就要多花8天时间才能吃完;如果你一天吃5个,就要多花2天时间。这袋糖共有多少个?我问他们每天吃3个糖,8天共计吃了多少个(3×8=24);每天吃5个,3天吃了多少个糖(5×2=10);这样,每天多吃了多少个(5-3=2)?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多吃2个,就要少花24-10=14天,由此可以得出原来要14÷2=7。故这袋糖要共有(7+8)×3=45。
  三、教师要及时对应用题进行分类讲解
  小学数学课本中,每个学期都有几种类型的应用题。比如: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年龄问题,时钟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我们都知道,每一种题型都有几种变化;所以我们教师要用专题分类的形式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便能更好的理解这类问题。比如说追及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以下几种情形的例子:千里马每天跑120千米,普通马每天跑70千米,普通马先跑12天,千里马几天能追上普通马?这题应该这样列式:70×12÷120=7。小军和小明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军跑一圈用50秒,小明跑一圈要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问几分钟之后他们才能第一相遇。这题的式子是这样的:小军的速度是200÷50=4,小明的速度是200÷40=5,200÷(5-4)=20。小军和小明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军跑一圈用50秒,小明跑一圈要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相向出发,问大约几秒之后他们才能第一相遇。这题的式子是这样的:小军的速度是200÷50=4,小明的速度是200÷40=5,200÷(5+4)≈22。通过这样讲解,学生就会理解追及问题,也会明白追及问题的各种变化。
  四、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把一些换算强记下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会对时间进行换算,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记住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有关时间换算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题:小学的开学时间是9月1日,放假时间是18日。请问这个学期共有多少天?学生做不出来就是因为不知道哪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还有一种题型也是和时间换算有很大关系。火车9点15分从南昌火车站出发,14点40分到了目的地福州,这段路程共花了多少分钟?这道题纯属是把小时转化成分钟,并且要记住一个小时等于60分钟这种换算关系。又如,小强2006年出生,到现在为止他共过了2个生日,请问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学生必须记住四年才有一个闰年,并且只有2月份才有29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作为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学生想学、乐学应用题,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答的能力,形成解答应用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