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中学信息技术微型课实施应用的研究
【作者】 刘英梅
【机构】 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更愿意从简短有趣的内容中获得信息,因此“微”内容“微信息”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同样,在教育研究领域,符合微学习要求的微课程也被广大教育学者所广泛接受。而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因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单单是对于教学内容的演示,还有指导学生如何具体操作,在上课时经常会发生“学生能理解演示内容,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却纷纷向老师寻求指导”。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对于微课程概念的理解,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和学生操作能力的需求,得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微课的可行性,从而提出设计实施微型课的策略。【关键词】微型课;中学信息技术;设计与应用
【正文】 “微型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短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个音频或视频。“微型课”讲授的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知识的讲解和展示。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利用“微型课”,优化课堂结构,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当前首要解决考虑的问题。
一、充分把握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是完整课的浓缩,规模变小,这是微型课的显著特点。从时间上来说,微型课只有常规教学课的一半,甚至更少;从教学容量上来说,只安排一到两个知识点的讲授;微型课时间短、内容少,不要求三维教学目标面面俱到,但强调环节的相对完整,至少应包括新课导人、知识讲授、评价总结三个环节。相对于常规课,微型课教学节奏偏快,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精选教学环节、精炼教学语言,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对微型课的这些特点不了解,把平时的授课习惯带到微型课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掌握微型课的特点是上好一节微型课的前提条件。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型课的可行性
当今微型学习需求促进了微型课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正是由若干个微型学习环节组成的。如果能将其中某些环节用微课来处理,学生就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从而达到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微型课也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可以少讲精讲,减少重复劳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最好是教师结合自己所讲的内容精心录制完成。在现阶段,微课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毕竟其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电脑,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电脑和网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屏录软件录制操作说明,还是对拍摄视频后期的剪辑编辑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优势,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自学一下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几乎没有技术方面的屏障。
(二)网络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型课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支持,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学生自学。
(三)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多。微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一周的课时量约为12-18节,也就意味着,同样一次课,有可能要重复十几遍以上。这种不厌其烦的讲解与指点,考验老师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师的许多精力。如果将教师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供同头课的老师使用共享,就可以大大提升信息技术老师上课的效率。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微课可以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微型课在课堂上使用的可能性与频率远远超过课后量。因为老师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获得各自的发展,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老师需要将知识点按操作难度制作三档不同的微课,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三个级别不同的微课,适合于不同程度的孩子们学习。不用强迫所有的孩子都从简单的开始练习,也不会因为个别同学的起点低,而放弃对他们的教学。三档微课像三个老师,同时指导着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信息的下载》一节中,可以制作成A、B、C档微课,A档的微课,以再现老师上课的例子为主,即讲解如何下载部分文字或整篇文档信息;B档微课在A档基础上又如何下载图片,有哪些方法;C档微课在前面的基础上制作文件或程序的下载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差异性自主选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微课作为课堂演示资源,高效再现操作细节。信息技术课上,操作技能类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如果其中有一个步骤没有操作到位,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全部失败。例如二维动画Flash中制作遮罩动画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涉及到遮罩层的例子,操作就有近十几步,窗口多,界面又复杂,在教师操作的演示过程中,学生不易看清鼠标的位置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教师讲解时,不管学生能不能记住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也必须一次性讲完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就会因某一个小步骤不对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这种类似的场景很多。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制作成微课。使用微课这样一种动态的视频教学,可以加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辅助性文字,再加上老师的语音讲解。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微课的方式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就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了。
(三)微课作为自主学习的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现在有了微课这个资源,我们提倡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首先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理解去尝试操作,当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地去建构。
四、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微型课,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要准确简洁、生动活泼、逻辑性强,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便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高的教学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微型课中没有真实的学生参与,这就要求授课者在备课的时候研究学生要透彻,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所授内容时的反应、状况,有可预见性。尤其在涉及学生的教学环节上不能让听课者感觉授课者自己在进行虚假的表演。一定要做到“现场虽无学生,心中要有学生”,这样才能使课堂效果真实自然。
五、结束语
微课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的是使学生会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困难,由于每个微型课视频较短、内容有限,以致于在微课平台上知识是分散型的,而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知识。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微型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刘英梅,女,汉族,1974.02出生,本科,中学一级,主要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充分把握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是完整课的浓缩,规模变小,这是微型课的显著特点。从时间上来说,微型课只有常规教学课的一半,甚至更少;从教学容量上来说,只安排一到两个知识点的讲授;微型课时间短、内容少,不要求三维教学目标面面俱到,但强调环节的相对完整,至少应包括新课导人、知识讲授、评价总结三个环节。相对于常规课,微型课教学节奏偏快,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精选教学环节、精炼教学语言,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对微型课的这些特点不了解,把平时的授课习惯带到微型课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掌握微型课的特点是上好一节微型课的前提条件。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型课的可行性
当今微型学习需求促进了微型课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正是由若干个微型学习环节组成的。如果能将其中某些环节用微课来处理,学生就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从而达到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微型课也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可以少讲精讲,减少重复劳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微课作为一种视频资源,最好是教师结合自己所讲的内容精心录制完成。在现阶段,微课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毕竟其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电脑,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电脑和网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屏录软件录制操作说明,还是对拍摄视频后期的剪辑编辑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优势,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自学一下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几乎没有技术方面的屏障。
(二)网络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型课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支持,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学生自学。
(三)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多。微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一周的课时量约为12-18节,也就意味着,同样一次课,有可能要重复十几遍以上。这种不厌其烦的讲解与指点,考验老师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师的许多精力。如果将教师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供同头课的老师使用共享,就可以大大提升信息技术老师上课的效率。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微课可以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微型课在课堂上使用的可能性与频率远远超过课后量。因为老师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获得各自的发展,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老师需要将知识点按操作难度制作三档不同的微课,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三个级别不同的微课,适合于不同程度的孩子们学习。不用强迫所有的孩子都从简单的开始练习,也不会因为个别同学的起点低,而放弃对他们的教学。三档微课像三个老师,同时指导着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信息的下载》一节中,可以制作成A、B、C档微课,A档的微课,以再现老师上课的例子为主,即讲解如何下载部分文字或整篇文档信息;B档微课在A档基础上又如何下载图片,有哪些方法;C档微课在前面的基础上制作文件或程序的下载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差异性自主选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微课作为课堂演示资源,高效再现操作细节。信息技术课上,操作技能类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如果其中有一个步骤没有操作到位,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全部失败。例如二维动画Flash中制作遮罩动画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涉及到遮罩层的例子,操作就有近十几步,窗口多,界面又复杂,在教师操作的演示过程中,学生不易看清鼠标的位置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教师讲解时,不管学生能不能记住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也必须一次性讲完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就会因某一个小步骤不对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这种类似的场景很多。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制作成微课。使用微课这样一种动态的视频教学,可以加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辅助性文字,再加上老师的语音讲解。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微课的方式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就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了。
(三)微课作为自主学习的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现在有了微课这个资源,我们提倡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首先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理解去尝试操作,当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地去建构。
四、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微型课,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要准确简洁、生动活泼、逻辑性强,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便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高的教学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微型课中没有真实的学生参与,这就要求授课者在备课的时候研究学生要透彻,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所授内容时的反应、状况,有可预见性。尤其在涉及学生的教学环节上不能让听课者感觉授课者自己在进行虚假的表演。一定要做到“现场虽无学生,心中要有学生”,这样才能使课堂效果真实自然。
五、结束语
微课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的是使学生会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困难,由于每个微型课视频较短、内容有限,以致于在微课平台上知识是分散型的,而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知识。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微型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刘英梅,女,汉族,1974.02出生,本科,中学一级,主要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