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整合
【作者】 张文才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三中学
【正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顺应潮流,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现在不只是一种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己成为一种教育实践。而教育信息技术又以其不可匹敌的巨大资源优势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二者的结合必然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路的途径和方法不只是信息技术一途,基于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摸索实践,例谈教育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
教育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运用,体现在学习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下面就针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技术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策略一: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策略
百度文库中关于情境教学的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健康的情绪与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吸引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特级教师、教育家李吉林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多种媒体综合运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界面设计新颖美观、构思巧妙;图片显示清晰美观、生动形象;动画表现生动形象;色彩搭配和谐悦目;音频效果清晰悦耳。
这种多媒体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如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配有《黄河大合唱》的合唱曲、钢琴曲,及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图片。《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既有月球外貌、口食月食形成的图片,又有《月光光》、《明月千里寄相思》、《十五的月亮》等民谣、怀旧曲及流行曲。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获得独特体验。
策略二: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进行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从综合性学习的原则、目的来看,实践是第一位的。无论是“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中问题”,还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无论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还是“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都强调学生参与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施活动性策略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挖掘教学中的活动环节,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和开放的课外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
1.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较高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课堂教学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作品展示并解说、竞赛等,培养学生把自己当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者和参与者,以此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来较好地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可以采取让学生担任旅行社小导游,来对家乡的旅游景点进行介绍,学生们自由分成小组,在明确自己的职责后,通过从网上查找各个旅游景点的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景区特色等相关知识。然后以形成几个不同的旅游团的形式,来完成角色扮演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小导游。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由学生做出有关该旅游景点课件,配上音乐。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像一个真正置身于旅游景区的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样,同学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2.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开放的课外环境。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环境,还可以拓展延伸到开放的课外环境。在学习资源方面可以拓展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频库、相关知识的网站等,网络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天地。另外学生们可以选取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必要时还可以与其他同学组成兴趣活动小组、社会考察团等各种形式的组织,共同协作完成某一活动。如七年级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的“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联”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已存在了近千年之久,在农村更是司空见惯,除了过年贴对联外,民间的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乔迁新居、新业开张等也都要贴上相关的对联,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凝练,往往寥寥数语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许多对联既有传统艺术之美,又有内容创意之新,这就是一种极好的语文学习资源。于是将其列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指导学生深入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对联,并从网上查找补充,如对联的起源、发展、分类等等,最后学生加以汇总、交流、分析、整理,最终以装订成册的形式或者与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经过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收获很多,锻炼了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及策划简单活动的能力,使每位小组成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习、共享、评议成果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如电脑、实物投影仪、CD, VCD等)展示其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开启知识的大门。有位哲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了就有两种思想。”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成果往往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直观,便于理解等特点。展示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小组利用演示文稿进行集体汇报,此外还可以辅以电子小报、小论文等多种形式,成果中还可配有图片或音乐。在展示中,台上台下可以以问题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反对的、赞成的都会拿出自己的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学生在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中各种语文能力得到培养。此外,学习成果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教师搜集到的资料,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更精彩,更丰富。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触觉更敏锐。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地展现学习成果,教师仅作小结或起引导作用。而且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对教师有启发作用,可促使教师更深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在交流成果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适当地进行穿插点评和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应侧重于小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策略三: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它对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形成一种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认可和成功,被教育部以新课程标准的形式予以肯定,并正式纳入国家课程体系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往往表现为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开放的资源
研究性学习依托的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资源(往往表现为紧扣学科和教材)相比,相对比较开放,不管是信息化资源,还是开放的实体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企业、社区、自然环境等)都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资源。由于我国可以供教育依托的开放性实体资源相对有限,也由于学校信息化资源环境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资源正在成为研究性学习中使用性最强的资源环境。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它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它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特别适合学生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问题、发展认知,进行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
2.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查找方法和交流工具。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巨大丰富的信息资源,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协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查找、分析、筛选、整理、组织和利用学习资源;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当面交流或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室、电子公告板系统进行交流,交换意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上传到网上相互交流和展示,利用网络共享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主题学习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可以看到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的不同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与综合,使学生能从多个侧面把握学习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报告,它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关注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提出保护黄河母亲的建议性措施,并号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由此引申开来也是培养一种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因这信息技术的加入而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高效优质的语文课。
教育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运用,体现在学习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下面就针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技术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策略一: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策略
百度文库中关于情境教学的定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健康的情绪与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吸引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特级教师、教育家李吉林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多种媒体综合运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界面设计新颖美观、构思巧妙;图片显示清晰美观、生动形象;动画表现生动形象;色彩搭配和谐悦目;音频效果清晰悦耳。
这种多媒体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如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配有《黄河大合唱》的合唱曲、钢琴曲,及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图片。《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既有月球外貌、口食月食形成的图片,又有《月光光》、《明月千里寄相思》、《十五的月亮》等民谣、怀旧曲及流行曲。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获得独特体验。
策略二: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进行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从综合性学习的原则、目的来看,实践是第一位的。无论是“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中问题”,还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无论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还是“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都强调学生参与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施活动性策略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挖掘教学中的活动环节,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和开放的课外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
1.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较高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课堂教学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作品展示并解说、竞赛等,培养学生把自己当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者和参与者,以此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来较好地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可以采取让学生担任旅行社小导游,来对家乡的旅游景点进行介绍,学生们自由分成小组,在明确自己的职责后,通过从网上查找各个旅游景点的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景区特色等相关知识。然后以形成几个不同的旅游团的形式,来完成角色扮演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小导游。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由学生做出有关该旅游景点课件,配上音乐。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像一个真正置身于旅游景区的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样,同学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2.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开放的课外环境。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环境,还可以拓展延伸到开放的课外环境。在学习资源方面可以拓展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频库、相关知识的网站等,网络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天地。另外学生们可以选取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必要时还可以与其他同学组成兴趣活动小组、社会考察团等各种形式的组织,共同协作完成某一活动。如七年级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的“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联”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已存在了近千年之久,在农村更是司空见惯,除了过年贴对联外,民间的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乔迁新居、新业开张等也都要贴上相关的对联,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凝练,往往寥寥数语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许多对联既有传统艺术之美,又有内容创意之新,这就是一种极好的语文学习资源。于是将其列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指导学生深入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对联,并从网上查找补充,如对联的起源、发展、分类等等,最后学生加以汇总、交流、分析、整理,最终以装订成册的形式或者与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经过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收获很多,锻炼了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及策划简单活动的能力,使每位小组成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习、共享、评议成果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如电脑、实物投影仪、CD, VCD等)展示其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开启知识的大门。有位哲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了就有两种思想。”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成果往往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直观,便于理解等特点。展示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小组利用演示文稿进行集体汇报,此外还可以辅以电子小报、小论文等多种形式,成果中还可配有图片或音乐。在展示中,台上台下可以以问题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反对的、赞成的都会拿出自己的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学生在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中各种语文能力得到培养。此外,学习成果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教师搜集到的资料,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更精彩,更丰富。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触觉更敏锐。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地展现学习成果,教师仅作小结或起引导作用。而且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对教师有启发作用,可促使教师更深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在交流成果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适当地进行穿插点评和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应侧重于小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策略三: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它对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形成一种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认可和成功,被教育部以新课程标准的形式予以肯定,并正式纳入国家课程体系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往往表现为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了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开放的资源
研究性学习依托的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资源(往往表现为紧扣学科和教材)相比,相对比较开放,不管是信息化资源,还是开放的实体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企业、社区、自然环境等)都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资源。由于我国可以供教育依托的开放性实体资源相对有限,也由于学校信息化资源环境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资源正在成为研究性学习中使用性最强的资源环境。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它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它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特别适合学生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问题、发展认知,进行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
2.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查找方法和交流工具。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巨大丰富的信息资源,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协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查找、分析、筛选、整理、组织和利用学习资源;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当面交流或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室、电子公告板系统进行交流,交换意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上传到网上相互交流和展示,利用网络共享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主题学习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可以看到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的不同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与综合,使学生能从多个侧面把握学习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报告,它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了解黄河的忧患,唤起关注黄河、保护黄河的意识,提出保护黄河母亲的建议性措施,并号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由此引申开来也是培养一种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因这信息技术的加入而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高效优质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