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作者】 孙艺娟
【机构】 甘肃康县城西幼儿园
【正文】我们发现,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如孤僻、恐惧、自私、嫉妒、逆反等。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其实,从人格塑造上,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片面的健康观念影响,在幼儿的健康教育中一直偏重的是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不被重视,甚至被严重忽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代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的历史还非常短暂,尤其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更为短暂,还不足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我国传统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充当了一种保姆的角色,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好地接受一些先进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现状:无论是中等学前儿童教育学校,还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中,由于系统理论的缺乏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的水平上。加之独生子女的大量增加,特有的家庭地位和由此形成的非科学教育,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不良个性产生,如胆小、任性、自私、攻击行为强、坚持性和抗挫折能力差、独立性薄弱、爱心责任心缺乏、没有恰当的自我评价、人际交往障碍等。这些不良品质将给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隐患和障碍。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学校培养的应是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对早期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神圣职责。
二、构建温馨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容。应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构建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自尊、自信,从而获得成功。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有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同时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色彩鲜艳的毛绒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儿,帮幼儿穿好衣物、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哭闹,反而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三、注重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的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导致的。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四、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心育成效。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优劣将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父母。隔代的宠爱式教育滋长了孩子惟我独尊的不良个性,而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养成了孩子冷漠的性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家、园同步,深入和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将影响他以后的一生。提醒家长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健康的言行、人格去影响孩子。其次,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家庭融洽和睦,团结友爱,对陶冶孩子的心情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还要提醒家长注意教育方法,坚持说理,善于引导,给孩子更多鼓励。要提醒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不随意挖苦、讽刺孩子,要允许孩子失败,支持爱护孩子的尝试行为。父母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幼儿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学前儿童教师,应多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动态,从他们的行为中发现其心理问题,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前儿童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片面的健康观念影响,在幼儿的健康教育中一直偏重的是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不被重视,甚至被严重忽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代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的历史还非常短暂,尤其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更为短暂,还不足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我国传统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充当了一种保姆的角色,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好地接受一些先进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现状:无论是中等学前儿童教育学校,还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中,由于系统理论的缺乏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的水平上。加之独生子女的大量增加,特有的家庭地位和由此形成的非科学教育,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不良个性产生,如胆小、任性、自私、攻击行为强、坚持性和抗挫折能力差、独立性薄弱、爱心责任心缺乏、没有恰当的自我评价、人际交往障碍等。这些不良品质将给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隐患和障碍。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学校培养的应是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对早期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神圣职责。
二、构建温馨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容。应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构建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自尊、自信,从而获得成功。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有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同时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色彩鲜艳的毛绒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儿,帮幼儿穿好衣物、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哭闹,反而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三、注重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的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导致的。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四、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心育成效。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优劣将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父母。隔代的宠爱式教育滋长了孩子惟我独尊的不良个性,而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养成了孩子冷漠的性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家、园同步,深入和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将影响他以后的一生。提醒家长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健康的言行、人格去影响孩子。其次,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家庭融洽和睦,团结友爱,对陶冶孩子的心情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还要提醒家长注意教育方法,坚持说理,善于引导,给孩子更多鼓励。要提醒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不随意挖苦、讽刺孩子,要允许孩子失败,支持爱护孩子的尝试行为。父母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幼儿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学前儿童教师,应多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动态,从他们的行为中发现其心理问题,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前儿童身心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