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李如焕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直属小学

【摘要】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一定的道理。将寓言故事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容易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与故事角色之间产生共鸣。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引导学生明理、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表现自我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应用寓言故事。
【关键词】寓言故事;引导;明理;质疑;表现自我
【正文】寓言是一种篇幅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比较简单,但却具有极强表现力的文学题材。著名学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成为孩子,才配作孩子们的先生”。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怀着一颗童心,并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寓言故事教学,能够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一、揭示寓意,引导学生明理
  1、从情节结局中揭示寓意
  很多寓言故事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具有揭示寓意、引导学生明白事理的功能。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篇寓言中,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给我们展示了小壁虎如何向小燕子、金鱼以及黄牛借尾巴不成功的事情,并且从故事最终的结局中,我们了解到了小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性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2、从关键词句中揭示寓意
  在很多课文中,都具有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寓言故事也是如此。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寓言故事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抓住能够揭示寓言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分析故事中蕴含的思想。例如,《叶公好龙》这篇寓言中,通过描写叶公的衣饰、装饰上龙的图案以及他见到真龙后的惧怕神态和滑稽动作,体现出叶公并不是真的喜好龙。教师可以通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小学生“为人要表里如一,不能虚伪做作”这一道理。
  3、从哲学层面引导、揭示寓意
  教师在讲授《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明白:野兔撞死在树桩上,只是属于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的。教师可以通过这则寓言,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些事情,纯属偶然,不可过分地依赖或相信。再比如,寓言故事《矛和盾》中,卖矛和盾的人,自称自己的矛无比锋利、盾无比的坚固,假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么就只有自相矛盾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做自相矛盾的事情。
  4、从联系现实中去揭示寓意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寓言故事的语言艺术、写作技巧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寓言中蕴藏的深刻哲理。例如,教师在讲授《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一道理。
  二、分析寓言现象,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在讲授寓言故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故事内涵,可借助联系实际的方法,去分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怀疑精神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思维素质,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出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素质教育发展理念下,倡导的是一种自由式、发散式的学习方式,“死读书、读死书”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讲授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将“分析寓言现象,引导学生质疑”作为教学重点。
  例如,在《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根据我们的观察了解,蚊子发出的声音很细小的嗡嗡声,为什么故事中说蚊子是在“吹喇叭”呢?这样比喻是不是不太恰当呢?教师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可以引导尽情发挥想象,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再比如,教师在讲授《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有学生可能会小声议论:“这个偷铃铛的人脑子有问题吧?”“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他把自己的耳朵堵上,别人肯定还能听得到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教师在面对此种情形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这则故事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并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蕴藏的道理。寓言故事的价值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它蕴含的人生哲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寓言故事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明白到这一点。
  三、形象化寓言,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小学生大多都比较活泼好动,善于借用肢体来表达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寓言故事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表演的方式来描述寓言故事情节,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他们扩散思维,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寓言故事本身具有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等特点,学生并不难理解它们的表面意思,但是想要深刻理解其中蕴藏的道理,就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对此,教师就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故事内涵。例如,通过表演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故事意境,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寓言故事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深层次寓意。例如,教师在讲授《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安排一个稍微胖点的学生扮演老虎,一个略瘦的学生扮演狐狸,并让他们戴上相关道具进行表演,如此这样,便使得老虎和狐狸这两个抽象的艺术形象具体化到了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形象特征。
  寓言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善于质疑的思维习惯,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玲素;梁晓芳.走出寓言教学的樊篱——《滥竽充数》教学设计剖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4)
  [2]邵赟惠.轻轻唤醒儿童理性——浅谈寓言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