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贵在教学激趣得法
【作者】 魏晶晶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
【摘要】创建高效课堂,必须要把课堂主体的能动性调动起来。这是体现“学为主、教为引”的新课改理念的关键。而要达成此目的,就需要我们充分学生学习兴趣,催生其自觉参与的情感内驱。【关键词】高效课堂;打造;学习兴趣;激发
【正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主心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乃是当今中国教育的首要目标,而创新型人才的出炉还得从学校教育抓起,从学校教育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抓起。课堂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起点,是学生人生指向的导航灯,是培养情操,砥砺意志,铸就良好习惯的平台,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很多学生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到底该学什么,是非曲直难以辨认,因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笔者认为,针对当前的社会现状,转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上正道,尝到学习的甜头,感受成功十分必要,转移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兴趣到课堂教学兴趣中来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引导学生正确的志趣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如何转移学生的志趣呢?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深知,网络游戏的丰富性、生动性内涵正像磁石般深深的吸引着很多学生,难以分离,难以割舍,因此要让学生远离“电子海洛因”走进学海书山,对我们教师是一大挑战,但要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以趣导趣,充分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朗读激趣法
语文教学朗读为先,唯有让学生多读,才能辨其义,品其味。课本所选文本均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力作,可读耐读,值得品味。为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朗读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目标要求,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朗读时可以呈现多种方式:如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组合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朗读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多鼓励,学生在评价他人朗读时也试着鞭策激励自己,共同进步,如教学《黄河颂》时,要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安塞腰鼓》则读出西北汉子的粗犷与强悍,读出恢宏的气势和铿锵的声响,只要把学生带到了忘我之境,兴趣自然也随之而生。
二、比赛激趣法
课堂即是擂台。我们可利用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特征,广搭比赛平台,巧妙地在学生中间“激发”矛盾,让学生自然进入教师预设的“圈套”。比赛方式很多,如小组比赛、个人比赛;比赛的方法有比时间、比速度、比声音、比情感、比准确度,什么都可以比,教师要注重评价与激励,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学生在比赛中产生兴趣。
三、活动激趣法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不让动,规规矩矩地听课,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进入睡眠状态,对课堂失去兴趣。我认为课堂即是学生的舞台。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活动的方式很多。如讲故事激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充满神秘色彩,《夸父逐日》也是神话精典,故事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看谁的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又如表演激趣,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课文的高潮部分即游行大典的举行,如何表观皇帝的滑稽可笑和随从的阿谀奉迎,单靠读课文还难以感悟,倒不如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这一情节,这样学生自然会参与其中,趣也从中而来了。再如辩论激趣。其实,理是愈辩愈明,辩论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会辩中来趣。
四、多媒体视听激趣法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入驻课堂,与教学结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我们知道,多媒体不仅容量大、资源丰富,还具体可感,冲击力强,能营造出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因而深受教师青睐、学生喜爱。正是这原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然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走进奔放热烈的腰鼓表演片断,让声与势直击学生心间,感受那份阳刚之美,激发兴趣。再如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可出示图片,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课文描写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辩认图中的人物,收到形象可感的效果。自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前导入激趣法,课后反思激趣法
一堂课的导入需要艺术性,因为它是直接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应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让学生眼前一亮,兴趣突至。如用动听的故事,优美的歌曲,激情的朗诵,也可用问题引入,名人名言引入,方式颇多,但求短而精,妙而神,往往是结合文本的话题展开,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关注亲情,关注环保,找准最佳切入点,娓娓道来,便激起学生兴趣。当一堂课结束时,往往有个重要环节,即反思。让学生走出文本,结合亲身体验与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而这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因势引导,鼓励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点拔,使之水道渠成,激发兴趣。学习《孙权劝学》可引导学生思考吕蒙的变化给了学生什么启示。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可让学生说说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什么……这些都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剂良药。引导得当,自然趣中有益。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不懈探索激趣之法并付诸实践,相信学生学习也必会“趣径通幽”,受益匪浅。如果学生学习的趣来了,那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有了希望。我们的教育就有了希望。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J].教育研究,1997年。
[2]滕建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
[3]吴廷辉,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J].语文天地,2008年。
[4]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
[5]傅珍珍,浅谈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
一、朗读激趣法
语文教学朗读为先,唯有让学生多读,才能辨其义,品其味。课本所选文本均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力作,可读耐读,值得品味。为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朗读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目标要求,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朗读时可以呈现多种方式:如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组合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朗读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多鼓励,学生在评价他人朗读时也试着鞭策激励自己,共同进步,如教学《黄河颂》时,要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安塞腰鼓》则读出西北汉子的粗犷与强悍,读出恢宏的气势和铿锵的声响,只要把学生带到了忘我之境,兴趣自然也随之而生。
二、比赛激趣法
课堂即是擂台。我们可利用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个性特征,广搭比赛平台,巧妙地在学生中间“激发”矛盾,让学生自然进入教师预设的“圈套”。比赛方式很多,如小组比赛、个人比赛;比赛的方法有比时间、比速度、比声音、比情感、比准确度,什么都可以比,教师要注重评价与激励,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学生在比赛中产生兴趣。
三、活动激趣法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不让动,规规矩矩地听课,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进入睡眠状态,对课堂失去兴趣。我认为课堂即是学生的舞台。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活动的方式很多。如讲故事激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充满神秘色彩,《夸父逐日》也是神话精典,故事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看谁的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又如表演激趣,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课文的高潮部分即游行大典的举行,如何表观皇帝的滑稽可笑和随从的阿谀奉迎,单靠读课文还难以感悟,倒不如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这一情节,这样学生自然会参与其中,趣也从中而来了。再如辩论激趣。其实,理是愈辩愈明,辩论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会辩中来趣。
四、多媒体视听激趣法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入驻课堂,与教学结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我们知道,多媒体不仅容量大、资源丰富,还具体可感,冲击力强,能营造出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因而深受教师青睐、学生喜爱。正是这原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然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走进奔放热烈的腰鼓表演片断,让声与势直击学生心间,感受那份阳刚之美,激发兴趣。再如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可出示图片,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课文描写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辩认图中的人物,收到形象可感的效果。自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前导入激趣法,课后反思激趣法
一堂课的导入需要艺术性,因为它是直接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应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让学生眼前一亮,兴趣突至。如用动听的故事,优美的歌曲,激情的朗诵,也可用问题引入,名人名言引入,方式颇多,但求短而精,妙而神,往往是结合文本的话题展开,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关注亲情,关注环保,找准最佳切入点,娓娓道来,便激起学生兴趣。当一堂课结束时,往往有个重要环节,即反思。让学生走出文本,结合亲身体验与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而这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因势引导,鼓励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点拔,使之水道渠成,激发兴趣。学习《孙权劝学》可引导学生思考吕蒙的变化给了学生什么启示。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可让学生说说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什么……这些都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剂良药。引导得当,自然趣中有益。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不懈探索激趣之法并付诸实践,相信学生学习也必会“趣径通幽”,受益匪浅。如果学生学习的趣来了,那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有了希望。我们的教育就有了希望。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J].教育研究,1997年。
[2]滕建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
[3]吴廷辉,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J].语文天地,2008年。
[4]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
[5]傅珍珍,浅谈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