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作文教学策略

【作者】 邓连志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盘水镇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也可以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语文老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低效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语文作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正文】

      (此文系黔西南州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2012QXN446 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语言应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但可以是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也可以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得到提高。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最多,但我们的母语写作却不尽人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教学段目标指出:“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鉴于此,作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到“我要写”转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下面是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们写作的兴趣
  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语文作文入门,即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有了作文的写作方法,自然愿意去进行作文写作,并且是积极主动的写作。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能力,在作文题目的选材上选择那些学生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题目。可以加大作文的命题范围,让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例如,语文老师设置的作文题目《我的父亲》、《记一次难忘的事情》等,这类题目让学生感到有话要写,有话可写,让学生们感到作文写作不是困难的事情,从而增加了学生们对语文作文写作的自信心。语文老师还要注意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人或事例,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大大激发出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巧妙的导入作文题目可以把学生们涣散的思绪集中起来,好比磁石一样,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下进行作文写作。老师们在作文写作课上要抓好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作文写作的过程要根据作文写作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学习。二是对课堂中心的管理,语文作文教学要把教学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三是对课堂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防止出现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过于活跃而没有产生较好课堂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行为和思想品德。
  二、结合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进行作文教学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切创作都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校内外特定地点创设“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状态下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逐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我们要让学生接触社会,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把学生带到思维与语言活的源头,在社会生活中,在广阔的天地里,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并分类进行积累。这样,作文时学生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乐写了。
  语文作文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取作文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生活观察力。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教授学生语文作文知识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写作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善于开发摄取学生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通过这些生活事例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然后进行作文写作。
  三、指导写作过程,使学生会写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因此,在作文时,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的过程。
  作文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准备——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启用积累等;第二步,构思——包括编写作文提纲、组织材料和详略的取舍等;第三步,起草——包括遣词造句、构成篇章等;第四步,定稿——包括内容的增删、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和誊抄定稿等。综观上述,学生的写作过程,是由“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详细分析,使学生弄明白写作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使上述活动能顺利地交互进行的关键因素是写作的认知策略。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往往教师布置下作文题,学生总会感到无从入手,没什么可写,这就陷入了僵局。这时,必须得想方设法融化“冰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过程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向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完成写作练习。
  四、强化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成绩
  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学习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通过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写作手法,通过学生们对作者优美句式的摘抄,可以使学生们加强对优美句式的印象,也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了素材。让学生学会体会式、摘录式、批注式的作文笔记,根据作文写作训练习题做好读写结合。在写作强化训练过程中,老师需要合理地留给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进行作文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的思想成果,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作文写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强化训练过程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强化训练的方法也要实时变动。
  五、教师的评价总结是作文教学取得效果的保障
  总结评价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整个作文写作进行综合地检查。根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重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基本观念,比如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它在学生的(下转第68页)(上接第70页)作文写作中占有决定性的导向地位。由于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字、病句以及常识性的错误,所以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总结评价是学生作文写作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作文,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总结评价,对学生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学习作文句式中那些有难度的句式结构,例如排比句、设问句等,使学生对作文结构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学生对原有句式结构进行重新构建。老师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和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做评议小结。
  六、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及时鼓励
  鼓励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师经常采用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激励可以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人创造奇迹的导火线和催化剂。许多资料表明:鼓励式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的心理思想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他们在学习作文写作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的进行认可和鼓励,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人为本的鼓励教学方法,它也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学生也容易接受,使语文作文写作变得更加具有吸引性。对学生要不断进行鼓励,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慢慢的引导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避免呆板教条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教育。当众夸赞表扬可以实现学生的实现自我心理需求,批评说教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丧失对作文写作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一些学生可能感到语文作文写作有些乏味,觉得自己写不出东西来,提不起写作文的兴趣,在心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导致了语文作文成绩的不理想。这时教师不应过多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采用肯定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在作文写作中的闪光点,增加其自信心,暗示鼓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很掌握好作文写作。
  在目前的情况下,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语文老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语文老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低效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语文作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马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9).
  [2]李蓬生,曹毅梅,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