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杜小燕
【机构】 新疆博乐市锦绣小学
【摘要】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并且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学生也能够主动参与,这样可以使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大大的得到培养并提高。对于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来说,只有它才能更加完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提倡目标之一;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具体就是指小学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举措来实现学习的一种方式。【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发展
【正文】传统的学习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 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实践,笔者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在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
以侧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是把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当做目标的,而不是把它当做学习的结果。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在这样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下,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学生也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性地去学习,改变了那种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了成为学习上的主导者。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要求学生更多的主动投入到问题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熟悉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加工处理最后转化成自己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广更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探究到的“收获”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关于某个小知识的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或是某种思维方式的形成等等。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分析、运用,最终有所启发和有所创造,而并非是学生是否掌握某种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实际上,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结果就是实现它过程的本身。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和结论是完全不正确的,这是在渐渐销毁学生的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师而是应该多去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角。要克服那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仅仅是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箱子。而这只箱子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的最最基础学科,可以说它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如果能使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那么,学生在日后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二、教师应重视和引导学生的全员和主动参与
学生的全员参与和主动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最为小学生,他们与生俱来的就伴有探究的本能,为此,根据自己的兴趣学生们可以按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并最终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这样,学生们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索探索过程中的真切体验。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这是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得出的结论,同时他们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解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之后通过他们自己大脑的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知识。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加强对知识的体验
体验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是个常被提及并且和重要的词汇。而所谓的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与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的,它是一种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感性把握并且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亲历性是体验所具有两个特点之一。最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要求学生必须亲身参与体验的,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把情感体验也深深的凝注其中。这就是说要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去深层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作者的悲欢离合。并最终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亲历性的特点之二是个人性。应永远记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情感的真切体验也是需要主体的积极主动的行动投入的。学生通过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去感受和体验作者的人生经历而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受,则可以获得独特的感受。情感体验是必须在情感活动中进行的而不是凭空进行的。也要配合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情感的纬度的情感体验,再添加认知的参与,再融合感悟、思考、理解,这样的体验才能深刻。
总之,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看重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适时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伟.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7
[2]向光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3]陈雪莲.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育》,2013.03
一、在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
以侧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是把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当做目标的,而不是把它当做学习的结果。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在这样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下,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学生也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性地去学习,改变了那种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了成为学习上的主导者。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要求学生更多的主动投入到问题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熟悉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加工处理最后转化成自己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广更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探究到的“收获”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关于某个小知识的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或是某种思维方式的形成等等。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分析、运用,最终有所启发和有所创造,而并非是学生是否掌握某种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实际上,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结果就是实现它过程的本身。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和结论是完全不正确的,这是在渐渐销毁学生的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师而是应该多去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角。要克服那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仅仅是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箱子。而这只箱子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的最最基础学科,可以说它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如果能使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那么,学生在日后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二、教师应重视和引导学生的全员和主动参与
学生的全员参与和主动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最为小学生,他们与生俱来的就伴有探究的本能,为此,根据自己的兴趣学生们可以按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并最终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这样,学生们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索探索过程中的真切体验。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这是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得出的结论,同时他们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解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之后通过他们自己大脑的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知识。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加强对知识的体验
体验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是个常被提及并且和重要的词汇。而所谓的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与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的,它是一种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感性把握并且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亲历性是体验所具有两个特点之一。最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要求学生必须亲身参与体验的,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把情感体验也深深的凝注其中。这就是说要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去深层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作者的悲欢离合。并最终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亲历性的特点之二是个人性。应永远记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情感的真切体验也是需要主体的积极主动的行动投入的。学生通过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去感受和体验作者的人生经历而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受,则可以获得独特的感受。情感体验是必须在情感活动中进行的而不是凭空进行的。也要配合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情感的纬度的情感体验,再添加认知的参与,再融合感悟、思考、理解,这样的体验才能深刻。
总之,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看重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给孩子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适时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探究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伟.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7
[2]向光琼.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3]陈雪莲.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