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双轨并行
【作者】 张 超
【机构】 河北省赵县赵州镇县前小学
【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提高。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表达,用读为写服务,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出新意,更精彩,更有实效性。【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有效结合
【正文】阅读,不仅在于积累体悟,更在于给予儿童一双慧眼,唤醒儿童内在的表达意识,以阅读滋养习作,让习作之花在阅读的沃土上摇曳生姿。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实施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双轨精彩有效并行。
一、利用资源、积累内化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认识、理解、运用这几个过程,课文中的精华部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发生内化和迁移,作文时就会像涓涓细流般涌出,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如学习了《走进丽江》后,我让学生以“来到……只见……”的句式描写一处景色。学生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在这一文中所学到的词句及写景方法,一段段精美的小短文就从他们的笔下流淌而出:
来到学校的中式花园,只见这里的草地青翠欲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儿,远远望去,宛若给大地铺上了一条绣花的绿毯子。草地上的几株桂花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旁的假山、小桥分布得错落有致,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景色秀丽宜人。来到大容山森林公园,只见一条蜿蜒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远方。路旁的参天古树茁壮挺拔,葱葱茏茏。在绿树掩映中的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的波光,景色秀丽宜人。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抓住了花园、黄山湖这些地方的几个景物特征,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写出了自己眼中的美景,真正做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读中学写,以读助写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习“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进“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1.读中学写,以读带写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或比较适合于迁移的局部去进行模仿,就安排学生一些小练笔,进行创造性习作。其写作训练形式主要有:如仿写式,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写和说,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具有示范作用之处等,组织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断、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如读了《石榴》一文,我安排学生仿写自己熟悉的水果;学了《天安门广场》,要求学生按地点的转换顺序介绍《文明广场》……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了写作的窍门,习作能力自然得以提高。
2.以写促读,以读助写
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容贫乏和表达形式单调等困惑,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例如,第八册习作六要求学生就“乱扔废旧电池有没有危害”展开讨论,,学生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获取作文素材,留心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受污染的情况,撷取具体、生动的事例写一篇作文。这样,读写交融,较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延伸课外,拓展阅读
课文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新课标的提出,已明确规定学生每学期的课外阅读总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由一篇带出多篇,甚至整本书,引导学生阅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学习了《赤壁之战》一文后,让学生收集历史故事成语,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广泛交流;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后,组织学生不仅要阅读中国的神话故事,也要阅读外国的神话故事,像《希腊神话》等;学习了《桂林山水》后,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名泉,让学生进行比较,由此进一步了解济南的名泉;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学生感受到了北大荒秋天的美,在推荐学生阅读描写秋景的美文《秋的原野》《最美的北大荒》等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既在情感上受到美德熏陶,又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读书,让学生尽情汲取甘露。坚持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帮助他们增加了语言积累,促进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四、激发兴趣,注重表扬和鼓励
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没有兴趣,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必须首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而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地为学生加火、添柴,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放大优点,鼓励他沿着自己的快乐写下去,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用得妙,一个句子写得好,都要及时地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成功地喜悦,燃起写作的热情,让他们持着自信的心态,快乐地写着作文。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不断优化作文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地鼓励,及时地表扬,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对“作文有兴趣”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潜力,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新颖的各种形式的课后小练笔,以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扎扎实实地搞好读写训练,并建立一定的表扬与鼓励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不断地满足中乐着写,就一定能实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作文”的目标。
一、利用资源、积累内化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认识、理解、运用这几个过程,课文中的精华部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发生内化和迁移,作文时就会像涓涓细流般涌出,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如学习了《走进丽江》后,我让学生以“来到……只见……”的句式描写一处景色。学生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在这一文中所学到的词句及写景方法,一段段精美的小短文就从他们的笔下流淌而出:
来到学校的中式花园,只见这里的草地青翠欲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儿,远远望去,宛若给大地铺上了一条绣花的绿毯子。草地上的几株桂花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旁的假山、小桥分布得错落有致,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景色秀丽宜人。来到大容山森林公园,只见一条蜿蜒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远方。路旁的参天古树茁壮挺拔,葱葱茏茏。在绿树掩映中的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的波光,景色秀丽宜人。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抓住了花园、黄山湖这些地方的几个景物特征,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写出了自己眼中的美景,真正做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读中学写,以读助写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习“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进“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1.读中学写,以读带写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或比较适合于迁移的局部去进行模仿,就安排学生一些小练笔,进行创造性习作。其写作训练形式主要有:如仿写式,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写和说,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具有示范作用之处等,组织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断、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如读了《石榴》一文,我安排学生仿写自己熟悉的水果;学了《天安门广场》,要求学生按地点的转换顺序介绍《文明广场》……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了写作的窍门,习作能力自然得以提高。
2.以写促读,以读助写
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容贫乏和表达形式单调等困惑,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例如,第八册习作六要求学生就“乱扔废旧电池有没有危害”展开讨论,,学生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获取作文素材,留心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受污染的情况,撷取具体、生动的事例写一篇作文。这样,读写交融,较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延伸课外,拓展阅读
课文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新课标的提出,已明确规定学生每学期的课外阅读总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由一篇带出多篇,甚至整本书,引导学生阅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学习了《赤壁之战》一文后,让学生收集历史故事成语,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广泛交流;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后,组织学生不仅要阅读中国的神话故事,也要阅读外国的神话故事,像《希腊神话》等;学习了《桂林山水》后,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名泉,让学生进行比较,由此进一步了解济南的名泉;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学生感受到了北大荒秋天的美,在推荐学生阅读描写秋景的美文《秋的原野》《最美的北大荒》等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既在情感上受到美德熏陶,又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读书,让学生尽情汲取甘露。坚持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帮助他们增加了语言积累,促进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四、激发兴趣,注重表扬和鼓励
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没有兴趣,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必须首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而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地为学生加火、添柴,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放大优点,鼓励他沿着自己的快乐写下去,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用得妙,一个句子写得好,都要及时地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成功地喜悦,燃起写作的热情,让他们持着自信的心态,快乐地写着作文。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不断优化作文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地鼓励,及时地表扬,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对“作文有兴趣”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潜力,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新颖的各种形式的课后小练笔,以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扎扎实实地搞好读写训练,并建立一定的表扬与鼓励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不断地满足中乐着写,就一定能实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作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