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兴趣培养

【作者】 陈明秀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第四小学

【摘要】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认为学生课外阅读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殊不知,教材内容和课外阅读书籍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素材,实施课外阅读,让每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不仅能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引导;培养
【正文】

 

  课外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的动力需求,学生产生了课外阅读兴趣,犹如蜜蜂采花一样顺香而来,积极寻求阅读机会,认真阅读课外书籍,获得阅读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既学得知识,又愉悦身心,课外阅读就会“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为此,笔者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谈几点认识。
  一、讲究阅读的科学性
  1、让学生产生阅读需求。阅读需求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知识创新的根本动力。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对课文知识做延续补充:让抽取十名学生分成五组,力气大一点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成扮演狼,力气小一点的不爱读书的学生分成扮演小羊,五个小组的狼分别扑向小羊,当狼扑向小羊时,五个学生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阅读量大,脑筋灵活的学生而言,很容易想出许多巧妙的办法脱身,对于课外知识匮乏,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而言,和力气大一点的同学扭打在一起,结果被大同学按到在地。游戏表明: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首先就要有大量的课外知识作保障。游戏结束后,我对学生适时地加以引导,发现那些平时非常贪玩、不爱读书的学生也开始把精力花在学习课外知识上,语文成绩进步很快。
  2、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引导学生寻找阅读素材的同时,必须交给科学的阅读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应指导他们放声读,到了中年级要求小声朗读,到高年级必须做到默读。不论是放声读,还是小声读,还是默读,都要读得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二、留出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发表见解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受功利思想影响,许多教师追求短期高分效应,教学中整个教与学的基本上被老师所占用,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为了绩效工资,有的老师怕影响考试成绩,强化学生机械训练各种练习题,如把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造句、近反义词等,五一十地抄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和阅读教学的规律,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阻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练习练习题的时间,更要为学生提供阅读课文时间,还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阅读教学中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先留给学生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感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被课文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思想感情所感染,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再进一步质疑诱导,激发思维,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参与,都想争着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喜欢文中主人翁谁。结果学生有的说喜欢蔺相如、有的说喜欢廉颇,甚至有的说喜欢赵王,因为他善于用人,能论功行赏。这样,先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阅读视野
  1、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文阅读量。在这方面,我采取了三种比较有效的形式:一是扩大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采用扩大式,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习完《赤壁之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二是对照式。这种形式对学生吸引力更强。如《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会令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心。此时,教师伺机拿此文与《小兵张嘎》作对比,要求他们分析人物的性格,从比较中获益。三是荐读式。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如学了《示儿》,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这样可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2、用好影视科技。在影视科技发达的推广和应用的时代背景下,阅读内容如果仅只局限于书面材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阅读需求,用好影视科技,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拓展学阅读空间。且影视的直观、形象性,可使学生阅读兴趣倍增。如教学《翼中的地道战》一文后,通过播放录像《地道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看后,小组自由讨论,有的学生竟然把教师当作司令员,向老师提出了很多打击敌人的好办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文,达成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课外读物的学习补充,相关影视的观看,可使学生逐步拓宽知识面。
  四、借助听故事诱读
  对于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没有心里负担的,反而能从讲故事者的声情并茂表达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故事情节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者若能达到“想知故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境界,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学生会产生找书读欲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言技巧的基础,充分利用教材,灵活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多形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学生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淳淳善诱,才能让学生养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