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重视小学数学中的动手操作势在必行
【作者】 庞 杰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红峰乡中心校
【正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迫切的任务。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不能因为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麻烦而轻易放弃!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2.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动手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学具的操作更好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进一步突破教学难关,克服学生盲目操作和漫无边际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控,使学生思维有目标,操作有方向,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为此教师在学具操作前有必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 ① 操作什么东西; ② 怎样进行操作; ③ 操作的具体数量是多少。
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的应用题,用三角形与圆片比多少。操作时,先要求学生第一行摆三角形,摆 10 个,每个三角形之间空开一点,待学生摆完后,再提出第二个要求;第二行摆圆片,从左往右摆 6 个,上行的三角形与下行的圆片要一个个对齐……经过这样的要求控制,学生操作有序,过程清晰,目的明确,可以避免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摆放现象。操作图形的整齐美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清晰地抽象概括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动手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游戏的方法是:让孩子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1、2、3、4、5、6、7、8、9等数字,0纸板要适当多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作小数点。游戏开始,按需要每人拿一块纸板,举上头顶,连同小数点排成一横行,组成一个小数(熟练后也可组成一整数),让全体同学读出这个数。然后由老师或学生干部发令:“这个数扩大100倍!”(也可说乘以100),于是拿小数点的同学开始移动,他向右移动两个位子,刚才的数起了变化,全体同学再齐读这个变化了的小数。如果移动后,遇上整数部分的最高位或小数末尾是“0”,拿“0”牌的同学要把牌放下,表示去掉“0”;如果遇上数位不够,拿“0”牌的同学要凑上去,以表示补上“0”。这样扩大、缩小反复做几次,同学们不但能熟悉小数扩大、缩小时小数点的不同移法,还能掌握小数中的“0”哪些该去掉,哪些不该去掉,什么时候又该补上“0”。
可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尤其要注意操作活动中的调控,使其更加顺利地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2.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动手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学具的操作更好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进一步突破教学难关,克服学生盲目操作和漫无边际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控,使学生思维有目标,操作有方向,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为此教师在学具操作前有必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 ① 操作什么东西; ② 怎样进行操作; ③ 操作的具体数量是多少。
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的应用题,用三角形与圆片比多少。操作时,先要求学生第一行摆三角形,摆 10 个,每个三角形之间空开一点,待学生摆完后,再提出第二个要求;第二行摆圆片,从左往右摆 6 个,上行的三角形与下行的圆片要一个个对齐……经过这样的要求控制,学生操作有序,过程清晰,目的明确,可以避免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摆放现象。操作图形的整齐美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清晰地抽象概括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动手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游戏的方法是:让孩子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1、2、3、4、5、6、7、8、9等数字,0纸板要适当多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作小数点。游戏开始,按需要每人拿一块纸板,举上头顶,连同小数点排成一横行,组成一个小数(熟练后也可组成一整数),让全体同学读出这个数。然后由老师或学生干部发令:“这个数扩大100倍!”(也可说乘以100),于是拿小数点的同学开始移动,他向右移动两个位子,刚才的数起了变化,全体同学再齐读这个变化了的小数。如果移动后,遇上整数部分的最高位或小数末尾是“0”,拿“0”牌的同学要把牌放下,表示去掉“0”;如果遇上数位不够,拿“0”牌的同学要凑上去,以表示补上“0”。这样扩大、缩小反复做几次,同学们不但能熟悉小数扩大、缩小时小数点的不同移法,还能掌握小数中的“0”哪些该去掉,哪些不该去掉,什么时候又该补上“0”。
可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尤其要注意操作活动中的调控,使其更加顺利地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