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山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障碍

【作者】 曹 川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大湾乡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人总是先学会听话,后慢慢学会说话,然后再逐渐学会语言文字。语言,从它的社会职能看,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有口头与笔头两种形式;从它的结构看,是一整套符号结构系统。学习语言,既要掌握它的符号系统,又要掌握在听说读写中正确运用这一符号结构系统进行交际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最活跃的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汉语是我国最通用的语言,而在少数名族聚居地区有相当多的人还不通晓汉语,汉语对儿童来讲是很陌生的,他们懂的只是自己的母语。如:彝族儿童只懂彝语。
  在彝族聚居地区的彝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心理因素、地方风俗习惯和方言的影响而表现出明显的带有自身民族特点的群体倾向,他们居住在高寒山区或偏远地区,平时随父母下地劳动或放牛,放羊打柴,或在家里同老人一同带弟妹,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身边容易吸收的母语,他们的所见所闻的范围仅限于他们生活的那个小圈子,很狭窄。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大部分是汉族教师,不懂或不太精通彝语彝文,对名族学生的心理素质、风土人情、思维方式不甚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汉族地区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面对初学书面语的不懂汉语的彝族小学生的实际而不顾,只是一味地强赛硬灌,完全排除母语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虽然民族学生在学汉语初期,他们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要求迅速得到提高的关键时刻,由于受语言障碍和早期教育条件差的限制,在学习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我在教“心花怒放”、“笑逐颜开”等这些成语时,他们会都会写,可是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不懂其意,学了也不懂运用,不会运用,另外还有古诗和现代化的科普文章,他们都会背,会读,可是却没有真正的理解,懂得其中的含义。由于学生没有认识到、体会到所学课文的意思或说其包涵的思想感情和教育意义。由此造成教学质量极低。
  再者,山区语文教育,在学生还不懂汉语的情况下就直接学习语文,特别是学习统编的汉语材料,由于学校教学语言与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语言不一致,思维也不一致,学生听不懂,学不懂,成了一大障碍,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的知识又无法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之书中所说的事情,多事外地城市或是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学生总是感到稀奇而又陌生。而在山区教育中教学上的条件设备都跟不上,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到抽象,枯燥无味,其结果是学了一阵子也无多大用场。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学生感到学而无用,学而无趣时,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抵抗心理,对学习失去原有的兴趣,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提高,进而教学质量也就不会理想。
  鲁迅曾把孩子说话的心理过程概括为“听取、记住、分析、比较”,可见“听”是第一位的,是说的基础。由于彝族学生不懂汉语,听课感到十分困难,只有教师用彝语进行辅导教学才能勉强懂点,加之目前的汉语教材涉及的知识范围广,难度较大,很多知识与他们本地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加上学生自身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的见识限制,使学生边学边忘,加上自身的生活的环境与所学的内容不相融,又无处交谈,家长感到学而无用,学生感到学了不会用,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因为学不懂,学了不会用,考试时自然就考不好。而在教师的批评教育面前,彝族学生较强的自尊心,又很快地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由此造成了教学上的负担效应。因而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虽然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可是成效却是微乎其微。
  以上是山区教育中语文教学时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这是由于山区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所导致的。但我们都知道,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只起一个影响的作用,而内因才起到真正的决定作用。无论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古训,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格言,都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它,要用辩证法来看待它,同时也要看到决定作用的内因。只要我们教师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相信,困难都会逐一解决的。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只要肯动脑,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山区教育,再次我借用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
  带着信念去追求;
  带着希望去寻找;
  带着爱心去探索;
  带着自信去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