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作者】 吴振香
【机构】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营盘小学
【摘要】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并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转变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肤浅认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发提问的兴趣;还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创意小组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同时要激励学生竞争;教师也要适时介入,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关键词】学会质疑;积极互动;开展活动
【正文】
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怎么教”。现在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它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完成自己教案中设定的内容,更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实施稿)》提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而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弊病,教师主要课堂,学生只要被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堂没有生机活力,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独立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这促学习方式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那么,怎样才能转变这种落后的学习方式,让小学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呢?笔者觉得以下几种策略可以尝试一下: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引发提问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将兴趣转化为乐于提问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分组时,优困生搭配,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主动探索转变,学生也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限乐趣。
3.尊重学生情感。班上总有一些学习困难生,想提出问题,但又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谐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这类学生敢问乐问。
4.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关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创设矛盾。要改善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描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照理课文应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同学们都能围绕自己和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促进合作过程中的积极互动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中来;彼此间要互相信任,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交流、互动,发展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积极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策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互动关系。
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教师必须给学生设定一个清晰的共同目标,并要求每个成员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合作学习的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
2.激励竞争,增强小组成员间积极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此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等形式的活动来激励竞争。
三、适时介入,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为了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发挥好“促进者”的作用,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为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对个别学生行为给予引导。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活动的情况,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
2.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经常会再次新鲜的见解和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感受,并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3.开阔思维,引导深化。在刚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浅层化、表面化、教师要关于引导、使学生开阔思维,有新的发现。
4.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应给予及时表扬。及时、适当地表扬可让小组成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对他们顺利合作的一种肯定。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课程,它充分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等储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的进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日正困为小学语言课程具有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它必须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从以上几点入手,笔者觉得对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所帮助。
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怎么教”。现在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它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完成自己教案中设定的内容,更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实施稿)》提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而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弊病,教师主要课堂,学生只要被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堂没有生机活力,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独立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这促学习方式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那么,怎样才能转变这种落后的学习方式,让小学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呢?笔者觉得以下几种策略可以尝试一下: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引发提问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将兴趣转化为乐于提问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分组时,优困生搭配,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主动探索转变,学生也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限乐趣。
3.尊重学生情感。班上总有一些学习困难生,想提出问题,但又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谐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这类学生敢问乐问。
4.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关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创设矛盾。要改善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描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照理课文应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同学们都能围绕自己和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促进合作过程中的积极互动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中来;彼此间要互相信任,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交流、互动,发展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积极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策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互动关系。
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教师必须给学生设定一个清晰的共同目标,并要求每个成员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合作学习的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
2.激励竞争,增强小组成员间积极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此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等形式的活动来激励竞争。
三、适时介入,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为了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发挥好“促进者”的作用,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为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对个别学生行为给予引导。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活动的情况,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
2.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经常会再次新鲜的见解和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感受,并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3.开阔思维,引导深化。在刚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浅层化、表面化、教师要关于引导、使学生开阔思维,有新的发现。
4.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应给予及时表扬。及时、适当地表扬可让小组成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这也是对他们顺利合作的一种肯定。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课程,它充分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等储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的进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日正困为小学语言课程具有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它必须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从以上几点入手,笔者觉得对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