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明涛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大成镇三桥中心校


【正文】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除具有基本的知识外,更要具有创新能力。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如下:
  一、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是一个长久恒新的话题。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而信息技术课程重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的培养,以及提高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是集知识、技能和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观念,具有创新意识。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过分重视“双基”而削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调整、深化、拓展,重组教学内容。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并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探索与创新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软件操作,其特点就是图形化界面。如果按传统教学,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探索性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我的经验是,对软件操作进行归纳总结,对内容及结构进行“重组”,重点不要放在某一具体任务的完成步骤上,而应按照软件的共性引导学生归纳出独立的操作方法。后续章节中只要涉及了相关的内容,就可以直接调用这些“软件操作法”进行处理,让学生自主地将所学到的方法,灵活地迁移应用到其它新的软件操作上,这样既将教师从“软件操作说明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与学生,培养学生不断适应层出不穷的新软件的能力。
  二、营造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
  创造力“教”不出来,但可以“培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也可以摧残、扼杀人的创造性。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合作、和谐的育人环境——创新环境。
  首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要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自主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比如对课堂上学生玩QQ的现象,教师可因势利导,让他做一些与课程有关的事情,例如用QQ交作业等,并肯定他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告诫他,课堂上不要用QQ聊天,否则会影响学习。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谐了师生关系,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推动学生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作品制作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任务主题,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制作前开设一节“多媒体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专题课,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出本次作品的评分标准及评价任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这充分体现了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此外,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及时给予鼓励或奖励,可将优秀的创新作品放在网上交流,这样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的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然而许多调查表明:学生对电脑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上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因此每节课的开场白,教师的“导”是关键。例如在讲到《VB循环程序结构》时,用“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加幻灯演示导入课程,然后问:国王究竟需要拿出多少麦粒才能够满足宰相的要求呢?这句结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了想象和思维活动,使学生在短时间进入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再把它和本节课的学习结合起来,告诉同学们:当你们学完这节课后,只需花3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国王需要拿出的麦粒数。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用有趣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能成为求知的向导,而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活动能作为一种内驱力,继而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体验探索的乐趣,帮助他们学会观察、想象和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女孩的图形,并要求给图形填充颜色,添加说明,最后再将图形组合。学生充分返回想象力,遇到技术上难题,通过同学间切磋及老师的点拨都会豁然开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3、重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展性评价”是教育的趋势,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较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而言,过程性评价显得尤其重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开拓进取,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