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读为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作者】 卓改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谷芒寄宿制小学

【摘要】以读为径就是充分发挥读的作用,把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负载于读书过程中,让学生在边读中完成观察、表演、听说、写作等系列语文实践,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观察;表演;听说;写作
【正文】
  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贯穿于语文教学整个过程。既作为学生走进语文殿堂钥匙的读,也是学生开展其他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读为方法路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读中观察、读中表演、读中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做到边读边观察、边读边表演、边读边听说、边读边写作。
  一、读观相结合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图文并茂,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最重要的是这些插图还蕴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说,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巧妙运用,定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实践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了解或猜想,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时,我就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松鼠是怎样找花生的?最后有没有找到花生呢?这一环节过后,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松鼠是找花生的?结果如何?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提供了较大空间,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朗读热情产生。当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看插图,在读中进一步观察,在观察中增强读书兴趣。
  二、读演相结合
  课本剧表演,不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好动、好表演的个性需要,更主要是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知识消化。现行课文大多都是声情并茂的,颇具童趣。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在通过多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境表演,那就能让学生把无声文字语音化、生命化,成为能直接表达心声的动感声音。这样既能化抽象为形象,化言外之意为直接感知,使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得到快速有效化解,又能培养学生表演能力。例如在教学《自己去吧》这一课时,当学生能熟练地认读这些词或词组后,我就边演边范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有个总的印象,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多种形式地读。当学生熟读课文后,紧接着我们就组织分角色表演,教师要指导学生练习提问题,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以演导思。如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小鸭和鸭妈妈,进行对话,其他学生练习提问,如小鸭你为什么不敢自己下水游泳?鸭妈妈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呢?接着以演品读。在演中读,在读中演,喜欢谁,就自己多读他的话几遍。读熟了,找自己喜欢的伙伴,边演边读,注意要互相评一评谁做得最好。全班都来演一演,读一读,看谁最棒。使学生“活学乐背”,激发阅读兴趣。最后以演悟读,你读懂了什么?自己能做的事情还需要依赖别人吗?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轻松理解了课文。
  三、读说相结合
  读说相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很多教师都在运用,但是这种运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没有认真去开发这方法的积极意义,作用未能得到全面发挥。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兴趣,还能发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但这需要教师长期贯之,持久训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先让学生说说爷爷能否收到凡卡的信?即使收到了又能怎么样?然后续编故事。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又如《穷人》一课的教学,文中多次使用省略号,从省略号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什么等,这些问题,只有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去体会、去总结归纳,然后再组织说所获所思所得。这样,既能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多种语文实践能力。
  四、读写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可谓是“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两种实践活动。我们知道,读是理解吸收,重在积蓄;写是理解表达,重在输出。这两者,可以说没有了阅读,写作就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离开了写作,阅读就好比没有航标的航船,做毫无意义的航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到:“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传统语文教学,很多课堂是将读写分离的,阅读课就读,作文课就写,没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去表达,导致学生“无米可炊”或“茶壶有饺筛不出”。这就是典型的缺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造成这种结果,与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将读写两个阵地放在一起,做到读写结合,共同完成输入输出过程。在阅读中有读有写,在写作中有写有读,这样,既可以用好现有的、可作示范的文本资源,用不着东找西找作文范本,又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把这二者有机结合,只需要我们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总之,要培养学生多种语文实践能力,我们以读为径是可以实现的。但这需要我们教师强烈的朗读教学意识,能把读书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充分发挥学生读书主体自觉性的同时,提高朗读兴趣,使之享受到审美乐趣,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受到高尚思想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沈会玲,语文课堂因朗读而精彩——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12。
  [2]史茂斌,进行有效训练提高朗读能力[J].新课程(小学版),2010.7。 
  [3]于双全,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学周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