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作者】 桂 滨 李永林
【机构】 贵州省六枝特区第二中学
【正文】我从事初中生物学教学时间已经30年,从事传统生物教学27年,2013参与六枝特区二中申报并列为市级课题《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已经三年了,在这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本人对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一点体会,想与课题组教师及广大生物教师分享
具体做法可归纳为四个步骤:“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点评”。
总的指导思想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协作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协作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一、任务驱动。在课堂中,学习任务要比传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更清晰、更简洁。它可以是围绕学习目标、源于真实生活、富有挑战性的隐含矛盾的某些问题;也可以是为了解决问题、来自于学习需要的真实任务;或者是结合学习内容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导学案”来实施“任务”的;我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问题”,通过这些小的“问题”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掌握、熟练应用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初步感知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简单问题;“熟练应用”指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问题”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大小要适当。教学中我主要将教学目标中的任务分解成课本上的目标,再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的问题,体现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学生的课前任务主要就是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本并尽量完成。
2、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相互关联”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的关联性。
3、任务表述要明确。整个课堂我基本都是交给学生来主导的,由课代表分配每节课各小组的展示任务,课前给予学生5-7分分钟的小组讨论、准备,最后组内自行分配每个组员展示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协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做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习者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习者特征而替代学习者去组合和选择。我们进行主要是班主任分配制,充分考虑各个小组的成绩搭配,男女生搭配,学生性格的搭配,当然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要求。
在本阶段,教师向学生呈现任务,做出必要说明,学生必须明确任务和角色,具有完成任务的心理准备。任务驱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明确任务后,需要寻求相关的资料来完成任务。在自主探究阶段,教师要向学习者介绍可能与任务完成相关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具体说来就是:呈示资料,简要说明——向学习者呈示或介绍相关资料,简单说明资料的内容概要。方法建议——向学习者提供把握资料信息的方法建议。
在自主探究阶段,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中心,学习过程更多由学生自主控制。教师从知识的主要来源者转变为指导者、学习策略的服务者、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此外,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丰富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思考、探索和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学习中,学生和教师、信息资源、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相互作用、交流互动时,学生便自觉进入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状态。
三、合作学习。在基于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尤其在现代媒体教学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其中发表帖子,每个人的发言随时都可以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浏览到,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页浏览并参与讨论、发言。其次,也可以采用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参加者建立一个融洽的讨论环境。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把对某一主题感兴趣或有研究的人集中起来,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益广思。
四、交流与点评。在学生课堂自主交流展示内容的环境中,学生的知识反馈过程是全开放式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参与其中。展示的学生同时可以和所有的学生、教师互动,即对展示内容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展开争论及讨论,教师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充当知识的指导者,课堂氛围的鼓动者及课堂活动的控制者。教师在课堂上针对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准确的给予处理,并对每节课进行适当的过程性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态度如何,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足充,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公正的评价,也给学生提供了利用反馈改进学习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念。当然,这种过程性评价仍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而对于集体合作的作业,应当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例如,研究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如何,组员参与度如何,课题完成质量如何等等。而对于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应着重对其参与活动的态度,执行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小组集体活动的具体表现,与学习伙伴的合作情况,以及对作业的完成和研究结果有何贡献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只要我们破除了“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就能真真正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具体做法可归纳为四个步骤:“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点评”。
总的指导思想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协作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协作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一、任务驱动。在课堂中,学习任务要比传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更清晰、更简洁。它可以是围绕学习目标、源于真实生活、富有挑战性的隐含矛盾的某些问题;也可以是为了解决问题、来自于学习需要的真实任务;或者是结合学习内容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导学案”来实施“任务”的;我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问题”,通过这些小的“问题”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掌握、熟练应用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初步感知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简单问题;“熟练应用”指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问题”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大小要适当。教学中我主要将教学目标中的任务分解成课本上的目标,再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的问题,体现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学生的课前任务主要就是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本并尽量完成。
2、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相互关联”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的关联性。
3、任务表述要明确。整个课堂我基本都是交给学生来主导的,由课代表分配每节课各小组的展示任务,课前给予学生5-7分分钟的小组讨论、准备,最后组内自行分配每个组员展示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协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做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习者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习者特征而替代学习者去组合和选择。我们进行主要是班主任分配制,充分考虑各个小组的成绩搭配,男女生搭配,学生性格的搭配,当然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要求。
在本阶段,教师向学生呈现任务,做出必要说明,学生必须明确任务和角色,具有完成任务的心理准备。任务驱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明确任务后,需要寻求相关的资料来完成任务。在自主探究阶段,教师要向学习者介绍可能与任务完成相关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具体说来就是:呈示资料,简要说明——向学习者呈示或介绍相关资料,简单说明资料的内容概要。方法建议——向学习者提供把握资料信息的方法建议。
在自主探究阶段,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中心,学习过程更多由学生自主控制。教师从知识的主要来源者转变为指导者、学习策略的服务者、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此外,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丰富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思考、探索和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学习中,学生和教师、信息资源、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相互作用、交流互动时,学生便自觉进入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状态。
三、合作学习。在基于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尤其在现代媒体教学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其中发表帖子,每个人的发言随时都可以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浏览到,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页浏览并参与讨论、发言。其次,也可以采用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参加者建立一个融洽的讨论环境。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把对某一主题感兴趣或有研究的人集中起来,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益广思。
四、交流与点评。在学生课堂自主交流展示内容的环境中,学生的知识反馈过程是全开放式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参与其中。展示的学生同时可以和所有的学生、教师互动,即对展示内容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展开争论及讨论,教师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充当知识的指导者,课堂氛围的鼓动者及课堂活动的控制者。教师在课堂上针对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准确的给予处理,并对每节课进行适当的过程性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态度如何,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足充,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公正的评价,也给学生提供了利用反馈改进学习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念。当然,这种过程性评价仍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而对于集体合作的作业,应当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例如,研究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如何,组员参与度如何,课题完成质量如何等等。而对于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应着重对其参与活动的态度,执行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小组集体活动的具体表现,与学习伙伴的合作情况,以及对作业的完成和研究结果有何贡献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只要我们破除了“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就能真真正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