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非连续性文本,打开阅读另一扇窗
【作者】 敬木丽
【机构】 河北省易县高陌乡中心校百福小学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最新要求,非连续性文本其内容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不仅有助于打通生活和教学的界限,让阅读回归生活本体,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动参与生活实践的精神。【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提高素养
【正文】
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非连续文本”概念的引入赋予了“新课标”以时代的气息,同时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教师要设法给学生增加非连
续文本阅读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切的教学策略,加强对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指导。那么,如何进行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指导呢?
一、链接生活激兴趣
非连续文本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生活中非连续文本无处不在,有的以单一的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如:学校徽标、火车时刻表等;有的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如:公园游览图,电视使用说明书等。可以说,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阅读,它读的不是书,而是生活。因此,要激起学生对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兴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并学会运用非连续文本。
1.走进校园生活
开学了,可跟学生一起读读课程表、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了解新学期的有关安排;发了新书,及时引导学生一起看看新课本的封面、封底、目录,初步感知新学期要学习的有关内容;当有外校客人要来参观学校,试着学做小导游,根据“校园平面示意图”,向客人介绍学校的布局和特色;元旦文艺汇演了,指导学生学习看懂座位安排示意图和节目单等等。
2.融入家庭生活
妈妈买了手机,和妈妈一起边读手机使用说明书,边学习各种功能的使用;家人感冒发烧了,服药前读读感冒药的服用说明书,知道关于这种药的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和爸爸一起读读家里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车辆保险的协议,看看家里水表、电表的度数等等。
3.链接社会活动
去公园,带领学生看看游览图、示意牌;上医院,引导学生看看病历卡、导医栏;出门旅游、徒步旅行或参加夏令营活动,指导学生看看旅游地图,火车时刻表,告诉学生如何选择旅游景点和乘车线路等。
通过引导,让学生时刻关注、亲近非连续文本,并从这些非连续文本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获得有用的知识,使非连续文本的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二、读写涂鸦重运用
阅读非连续文本,我们可还结合课文教学进行适度的创新和阅读实践。
1.填填图表助梳理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本理解,填填表格,学习将具体的文字材料概括并转换成简要的表格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又能指导学生学习用简洁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从而感受非连续文本简洁、实用的特点和价值。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当学生读到小艇的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反映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表格,再进行想象仿写。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小艇的作用直观、简明地显示出来,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画画图示练说话
有些课文,还可以结合自主阅读,通过画画、写写、说说等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多维度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教学《詹天佑》时,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试着画画詹天佑开凿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并在图示中配上简要的文字介绍。展示时,请学生指着图示和文字介绍青龙桥的特点以及詹天佑采用的方法。最后,请学生对着图示夸夸詹天佑。这样,既培养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又培养、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助力疑难解决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除了其自身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启发性,尤其在小学生文本的学习中,由于自身知识和阅历少的限制,导致他们的学习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根据他们产生困境成因的了解,引导他们积极地阅读文本插图与其他图表等,从中去发现那些文本中所没有的相关信息,实现学习疑难的自主解决。如在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的学习中,针对植物生长与雨水关系的难点,小学生因为相关知识少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直接到校内的花园,或者直接观察教室内的花盆里的花草等,让他们把水分充足花草和较为干涸区块的花草进行对比,从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以此来理解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由于教材插图的静态性,小学生难以展开动态的理解与想象。教师可以运用教室内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播放相关的记录视频;也可以带领小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切身体验的方式把生活中与身边的非连续文本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让小学生从动态真实的观感中解决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帮助探究推进指导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在既有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基础上,能开展不同知识和层次的探究学习活动。既有个人的独立性探究,也有小组内甚至整体班级的合作探究,让他们的学习处在非常积极主动地氛围中。此时,非连续文本对他们的文章学习起到了助推性的积极作用,一些点滴地细节或背景等,都会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甚至会指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四年级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的学习中,对文章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可以运用学校周边或小学生所熟悉景区的旅游地图,让他们在景区与景点的非连续文本阅读中,去寻找具体景点与景区的关系,如位置关系、从属关系与相互之间的作用等,通过对比与思考探究文章的介绍方法,即整体介绍与细节介绍相结合。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选择与介绍非连续文本时,要注意对教材内容探究的启发作用。尤其注重运用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激活他们日常耳濡目染的非连续文本知识,在教材的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上例就是运用景点和景区之间的关系,启发小学生去总结与归纳兵马俑的介绍方法。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已经进入语文教学的实践,它与连续文本一样,应用十分广泛,领域相当广阔,只要我们积极探究,不断探索,努力促进语文学习与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相信,非连续文本这朵奇葩在语文园里一定会开得更加娇艳,更加美丽!
在当今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非连续文本”概念的引入赋予了“新课标”以时代的气息,同时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教师要设法给学生增加非连
续文本阅读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切的教学策略,加强对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指导。那么,如何进行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指导呢?
一、链接生活激兴趣
非连续文本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生活中非连续文本无处不在,有的以单一的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如:学校徽标、火车时刻表等;有的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如:公园游览图,电视使用说明书等。可以说,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阅读,它读的不是书,而是生活。因此,要激起学生对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兴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并学会运用非连续文本。
1.走进校园生活
开学了,可跟学生一起读读课程表、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了解新学期的有关安排;发了新书,及时引导学生一起看看新课本的封面、封底、目录,初步感知新学期要学习的有关内容;当有外校客人要来参观学校,试着学做小导游,根据“校园平面示意图”,向客人介绍学校的布局和特色;元旦文艺汇演了,指导学生学习看懂座位安排示意图和节目单等等。
2.融入家庭生活
妈妈买了手机,和妈妈一起边读手机使用说明书,边学习各种功能的使用;家人感冒发烧了,服药前读读感冒药的服用说明书,知道关于这种药的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和爸爸一起读读家里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车辆保险的协议,看看家里水表、电表的度数等等。
3.链接社会活动
去公园,带领学生看看游览图、示意牌;上医院,引导学生看看病历卡、导医栏;出门旅游、徒步旅行或参加夏令营活动,指导学生看看旅游地图,火车时刻表,告诉学生如何选择旅游景点和乘车线路等。
通过引导,让学生时刻关注、亲近非连续文本,并从这些非连续文本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获得有用的知识,使非连续文本的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二、读写涂鸦重运用
阅读非连续文本,我们可还结合课文教学进行适度的创新和阅读实践。
1.填填图表助梳理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本理解,填填表格,学习将具体的文字材料概括并转换成简要的表格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又能指导学生学习用简洁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从而感受非连续文本简洁、实用的特点和价值。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当学生读到小艇的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反映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表格,再进行想象仿写。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小艇的作用直观、简明地显示出来,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画画图示练说话
有些课文,还可以结合自主阅读,通过画画、写写、说说等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多维度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教学《詹天佑》时,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试着画画詹天佑开凿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并在图示中配上简要的文字介绍。展示时,请学生指着图示和文字介绍青龙桥的特点以及詹天佑采用的方法。最后,请学生对着图示夸夸詹天佑。这样,既培养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又培养、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助力疑难解决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除了其自身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启发性,尤其在小学生文本的学习中,由于自身知识和阅历少的限制,导致他们的学习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根据他们产生困境成因的了解,引导他们积极地阅读文本插图与其他图表等,从中去发现那些文本中所没有的相关信息,实现学习疑难的自主解决。如在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的学习中,针对植物生长与雨水关系的难点,小学生因为相关知识少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直接到校内的花园,或者直接观察教室内的花盆里的花草等,让他们把水分充足花草和较为干涸区块的花草进行对比,从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以此来理解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由于教材插图的静态性,小学生难以展开动态的理解与想象。教师可以运用教室内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播放相关的记录视频;也可以带领小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切身体验的方式把生活中与身边的非连续文本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让小学生从动态真实的观感中解决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帮助探究推进指导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在既有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基础上,能开展不同知识和层次的探究学习活动。既有个人的独立性探究,也有小组内甚至整体班级的合作探究,让他们的学习处在非常积极主动地氛围中。此时,非连续文本对他们的文章学习起到了助推性的积极作用,一些点滴地细节或背景等,都会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甚至会指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四年级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的学习中,对文章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问题展开探究。教师可以运用学校周边或小学生所熟悉景区的旅游地图,让他们在景区与景点的非连续文本阅读中,去寻找具体景点与景区的关系,如位置关系、从属关系与相互之间的作用等,通过对比与思考探究文章的介绍方法,即整体介绍与细节介绍相结合。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选择与介绍非连续文本时,要注意对教材内容探究的启发作用。尤其注重运用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激活他们日常耳濡目染的非连续文本知识,在教材的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上例就是运用景点和景区之间的关系,启发小学生去总结与归纳兵马俑的介绍方法。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已经进入语文教学的实践,它与连续文本一样,应用十分广泛,领域相当广阔,只要我们积极探究,不断探索,努力促进语文学习与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相信,非连续文本这朵奇葩在语文园里一定会开得更加娇艳,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