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赵 亮

【机构】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地理教研组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地理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在方法与措施方面进行了一些设想,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等措施,在提髙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学地理教学效果的增强。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正文】
  新课程改革以后,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而是注重学生智力、品德、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随着中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悲剧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中学生普遍处于青春期,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和知识的日益丰富,能力与智力的不断发展,他们处于幼稚与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的时期,他们思想意识的的形成迫切需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保障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地理科学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地理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探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实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氛围是教与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是相互感染的,教师在课堂的很多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要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课后,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比如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信息,与自己的学生交朋友,多交流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与可爱之处,拉近师生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
  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基础上的。教师教学态度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规范严谨,教学风格幽默诙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学之间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竞争与合作并进,携手共同进步,都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的进行,推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要求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地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一员;要求教师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如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再现某种场景,让学生走进教材,身临其境地接受教育。
  (三)让现代教育手段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工具
  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已经非常普及,现代教育手段在学校中,特别是地理学科中应用是非常必要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大大扩展教学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地理信息转化为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可以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时候产生一种愉悦感,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还会更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
  (四)应重视课后的心理辅导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实践活动较多,这就为地理学科在课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机会。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发挥地理社会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是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地理课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和“问题探究”设置作业,例如,针对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现象,我们走出校门进行了一次“白色垃圾污染环境”的调查,通过对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随意丢弃的调查,发现大量的白色垃圾被堆在环境中难以消化。经过调查,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从我做起、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同时这些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和桥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利用地理野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在野外实践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在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通过渗透教育逐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吴小蓉: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