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特色焕发语文课堂生机
【作者】 杨天瀛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城关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当今的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语文教学改变并不大,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老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于是语文课堂普遍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沉闷局面。也就造成了调皮的学生越来越多,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上涨”。“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老师们怨声载道,对自己的教学的信心指数一天比一天“下跌”。看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确实像一潭死水,缺乏生气,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荡起迷人的涟漪。
一、活用教材空白,发展学生想象
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求知欲望、培养进取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人们借助想象,可以“精婺八极,心游万仞”,正如刘勰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然而,我们当今的课堂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大部都被老师的苦口婆心占据了。老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学生只能做接纳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验教材生动活泼,多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活用教材空白,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必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口言交际《续讲故事》一课时,教材只给出了“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我适时地提出:“小松鼠为什么那么着急?川‘它急急忙忙地干什么吗去吗?”“小兔和小松鼠见面后说了些什么?”……
这样,让学生在想象中表达,思维得以锻炼,语言得以发展。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二、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般学习较好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而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时激发学生好问的兴趣,但是,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应先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方式的不足。让学生自己会问、会思、会学。最终使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也要投入到小组中,这样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衔接各科知识,引用各种媒体,让学生善学、乐学。
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其他学科知识的帮助,学生是难以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播放一些典型的历史图象资料。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从鸦片战争的历史了解中,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认识到清朝走向腐败的过程,记住那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又如:学习《开国大典》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从影像中感受开国大典那令人激动的场面,亲眼看到大典议程,然后与课文作以比较。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深层的理解课文内涵。
总之,语文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而这有效性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特色。语文教学只有走特色之路,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新课程改革铸就累累硕果,让教育充满勃勃生机!
一、活用教材空白,发展学生想象
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求知欲望、培养进取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人们借助想象,可以“精婺八极,心游万仞”,正如刘勰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然而,我们当今的课堂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大部都被老师的苦口婆心占据了。老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学生只能做接纳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验教材生动活泼,多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活用教材空白,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必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口言交际《续讲故事》一课时,教材只给出了“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我适时地提出:“小松鼠为什么那么着急?川‘它急急忙忙地干什么吗去吗?”“小兔和小松鼠见面后说了些什么?”……
这样,让学生在想象中表达,思维得以锻炼,语言得以发展。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二、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般学习较好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而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时激发学生好问的兴趣,但是,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应先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方式的不足。让学生自己会问、会思、会学。最终使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也要投入到小组中,这样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衔接各科知识,引用各种媒体,让学生善学、乐学。
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其他学科知识的帮助,学生是难以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播放一些典型的历史图象资料。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从鸦片战争的历史了解中,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认识到清朝走向腐败的过程,记住那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又如:学习《开国大典》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资料,让学生从影像中感受开国大典那令人激动的场面,亲眼看到大典议程,然后与课文作以比较。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深层的理解课文内涵。
总之,语文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而这有效性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特色。语文教学只有走特色之路,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新课程改革铸就累累硕果,让教育充满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