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作者】 程艳妮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东庄初级中学
【正文】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接受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学科德育理应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言传身教是德育一个重要手段
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就是所谓的“言教莫如身教”。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爱可以改变一切,我们教育花园里的姹紫嫣红皆因有爱。
教师每天一进入教室,自己的思想和举止就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让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进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其间所蕴含的道德修养会悄悄地渗透到灵魂深处,慢慢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去求真、求善、求美,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在课堂中让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古往今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语文课文带有人文性和思想性,但是,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觉中、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选取具有人文关怀的作文话题,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就是做人,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乐、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语文教学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容易忽略又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它的人文性。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有赏心悦目的美丽风景,有回味无穷的精神世界,有动人心魄的豪迈情怀,有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作文创作激情四射、奥妙无穷。学生们徜徉其间,以情悟情,将心比心。在浩瀚的作文创作空间里,生动活泼的文字跳跃;自由而富有个性的感性和理性表白;激情澎湃的情感宣泄;温婉动人的情节铺张;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作文、这就是创作,这就是雄厚的情感积淀和释放。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使孩子们的内心创作情感自然流淌。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
平时我们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作文教学命题时,应注意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唤醒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在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作文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笔,不胡编乱造,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作文切忌空洞,老师要指导学生少写大题材,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作文批改时要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以鼓励为主。
四、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平台
课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人才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中学,学中做。”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同学们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学校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语文教师是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的主要组织者,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
比如可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并且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到有机结合,与学校的团队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班会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直接参与,深切感受,寓教于乐。还可以结合环保日、植树节、国庆节、母亲节等纪念日开展相应的主题宣传活动,举行为失学儿童捐款、心系奥运等活动。
总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内容比其它教材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养。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调动学生,抓住文本,创设情境,讲究方法,因“文”明“道”,因“道”悟“文”,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励他们的精神,提升他们的素养,促使他们朝气蓬勃地学习和生活,健康茁壮地成长。只要教师转变观念,确立人文意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一定能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言传身教是德育一个重要手段
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就是所谓的“言教莫如身教”。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爱可以改变一切,我们教育花园里的姹紫嫣红皆因有爱。
教师每天一进入教室,自己的思想和举止就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让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进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其间所蕴含的道德修养会悄悄地渗透到灵魂深处,慢慢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去求真、求善、求美,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在课堂中让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古往今来,我们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语文课文带有人文性和思想性,但是,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觉中、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选取具有人文关怀的作文话题,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就是做人,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乐、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语文教学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容易忽略又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它的人文性。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有赏心悦目的美丽风景,有回味无穷的精神世界,有动人心魄的豪迈情怀,有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作文创作激情四射、奥妙无穷。学生们徜徉其间,以情悟情,将心比心。在浩瀚的作文创作空间里,生动活泼的文字跳跃;自由而富有个性的感性和理性表白;激情澎湃的情感宣泄;温婉动人的情节铺张;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作文、这就是创作,这就是雄厚的情感积淀和释放。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使孩子们的内心创作情感自然流淌。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
平时我们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作文教学命题时,应注意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唤醒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在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作文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笔,不胡编乱造,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作文切忌空洞,老师要指导学生少写大题材,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作文批改时要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以鼓励为主。
四、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平台
课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人才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中学,学中做。”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同学们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学校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语文教师是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的主要组织者,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得到净化和升华。
比如可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并且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做到有机结合,与学校的团队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班会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直接参与,深切感受,寓教于乐。还可以结合环保日、植树节、国庆节、母亲节等纪念日开展相应的主题宣传活动,举行为失学儿童捐款、心系奥运等活动。
总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内容比其它教材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养。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调动学生,抓住文本,创设情境,讲究方法,因“文”明“道”,因“道”悟“文”,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励他们的精神,提升他们的素养,促使他们朝气蓬勃地学习和生活,健康茁壮地成长。只要教师转变观念,确立人文意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一定能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