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作者】 刘珮君

【机构】 广西岑溪市第三中学

【摘要】我们透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现状分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旨在利用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重构以学生进步和发展为目标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正文】
  长期以来,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严格控制之下,“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课堂教学几乎完全以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和应试水平为目标,学生学会的只是机械的解题方法和所谓的应试技巧。大力倡导打造高效课堂,既能保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如何构建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深思的问题。我和数学组的老师们也作了一些探讨,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对数学“有效课堂”的理解。 
  一、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数学是枯燥无味的,相当多的学生仅仅是为了考学而学习数学,这样就很难学好数学。要学好数学我觉得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
  二、教师的引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任何人都无权强加于某个人要他如何生存发展,任何人的发展都有其个性的必须性”。我们可以做的只是给学生一些劝告,让学生内省和自悟。师生关系应该是基于情感的认同,而不是霸权。无数的成功教学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进行良好教学的基础。“教育和教学都应该是从触动学生心灵开始”,“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亲其师,信其道”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于传统教学的革新,它强调情境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构筑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为新知识在学生头脑贮存寻找合适的锚位同时它要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的获取方法,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感受知识获得的快乐,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 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决不可以越俎代庖,让学生在多种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每节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数学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高效课?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益。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仍有待于深入的探索。构建高效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课改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丰富文化底蕴,加强自身修养,打造富有个性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才会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4).
  [2]肖凌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