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作者】 吴建娟

【机构】 山东省沾化区古城镇文峰小学

【摘要】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才能使学生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阅读快乐,快乐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
【正文】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当然,这需要教师对家长进行有效地指导。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或轻视,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中的文章,他(她)们通常只是强调字的读音、词的意义、句子怎样理解等等,字音、词义固然重要,但没有反复的阅读,词义、句子又怎么能理解呢?教师机械地给学生抄词义,学生也就机械地背词义,这样的教学不仅不是阅读教学,而且更可悲的是把学生当着一种机械使用。当然,有些教师也是反复引导学生对此文阅读,通过阅读来理解的,但仅理解此篇课文而已。教学中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他(她)们习惯性地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这一系列的要求,总体来说就是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来调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借助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来激励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都需要表扬。故事人人爱听,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是学生乐不及彼的故事。成语故事是青少年常用、应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语,结合丰富多彩且忠实于史实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如:爱鹤失众、班门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庐等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都受益匪浅,老师可先从成语故事或童话故事说起,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学生自然会去寻找。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讲故事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常言道娃娃是夸长大的,是在肯定中进步的。小学生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现出来,老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只要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并及时给予他(她)表现的机会大大表扬讲故事的学生,其他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出来讲。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的事物他们总想看一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彩绘版的童话故事入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阅读时他们可以借助书中的拼音识字,结合精美的彩图,走进美妙绝伦的童话世界。《安徒生童话》中还设有“星星词典”,对故事中的生词进行适时解释,以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在每个童话结束后,“智慧加油站”将为小朋友介绍故事写作时的背景或寓意,让孩子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外,还设有“脑筋转转转”,让孩子在读完故事后进行思考,从小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做到“学习与思考互动”。《哈利波特》也是小学生们特喜爱的故事,文中的故事新奇,具有强烈的科幻色彩,每个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彩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既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量,又满足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大增。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这方面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因为,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最好能号召家长们也拿起手中的书,与孩子一同阅读,创设家庭阅读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罗建英.漫步书海[j].语文教学.2008.7
  [2]彭培华.中的年级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2008.9
  [3]沈微.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j]新课程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