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作者】 蔺艳红

【机构】 山东省沾化区富源街道办事处第一小学

【摘要】教无定法,但有良法。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里的童趣,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那么识字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关键词】小学生;识字;兴趣
【正文】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然而在农村学校,学生知识面、见识较为狭窄,教学设备较为落后,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喜欢识字、爱识字、主动识字,并逐渐形成识字的能力,是许多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因此,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须拓宽识字途径,多方面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学中,我做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的尝试,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低年级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要认识2000左右的字,显然要求教师尽快地“授之以渔”。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
  如,教学“跑、泡、抱、饱”这几个字,都带有“包”,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的学生说:“这些字都带有‘包’。”有的学生说:“有足快快跑,有水把茶泡,有手就能抱,有饭能吃饱。”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包”字,然后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2、故事识字。
  如在教学生字“声”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力士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形成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了变形“巴”的上面。她看着这个尾巴再也不让他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指导,让学生掌握了巧记生字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3、“换部首”识字 
  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来进行识字。例如认识“清、请、睛、情、倩、晴、蜻、精”等字,可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识记: 
  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
  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4、摘果子或找朋友游戏
  每四人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拿一个小竹篮,写着一个偏旁部首,让代表到果树上摘下写着与它相同偏旁的字的果子形卡片放在篮子里。如篮子里是“艹”就把草、花、苗摘下,是“讠”就摘下请、让、讲、课,是“亻”就摘下他、们、你、伙、伴等。
  5、用动作帮助记忆
  有些字表示动作,就直接让学生做动作来帮助记字型,如“看”字在教学中就做一个把手放在眼睛上部往远处看的动作,在回忆字型时自然就想到了手在目上的字型特点。又如教学“抓”字,我出示识字卡片,读准“抓”字的音,再让学生表演“抓”的动作。告诉学生,“抓”是用手去拿住东西,所以“抓”的左边是提手旁,而右边是爪字,象五个手指。接着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哪些动作能用上“抓”的。有些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抓小偷”、“老鹰抓小鸡”,还有的说出“抓紧时间学习”、“抓工作”等。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抓”的音、形、义,又扩展了对“抓”的认识。
  6、游戏识字
  游戏是所有孩子的最爱。学生学过的字很快就会忘记,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形象生动的认字游戏,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在巩固汉字阶段,我把学生课间的游戏引入了课堂。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一》中,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门’一碰,们们。”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7、歌诀识字法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良法。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里的童趣,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那么识字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庄丽平.浅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