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分析
【作者】 张 胜
【机构】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初级中学
【摘要】近年来,新课标改革正开展的如火如荼,相比之下,传统的初中生物教育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重视,而且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存在着利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单单强调教科书上的文字性内容的问题,学生在现如今丰富的教育资源下,却始终难以充分开发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希望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指导。【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
【正文】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标改革后,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毋庸置疑的是,兴趣是推动学生更好更积极学习的关键。简单来说,兴趣是一个人想要认识某种现象或积极主动的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由需求激发,并且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区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也是很关键的。早就有学者研究表明,有关脑力方面的工作无一不依赖于兴趣,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去感知知识是很重要的。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1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现状分析
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可以主动接纳未知的知识并且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能够主动提问的人才。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和创造的角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想要学习,懂得如何学习。
“应试教育”这个词现代人并不陌生,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依旧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们虽然明白应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依旧有最终的考核来检测学习效果,为了更出色的完成教学指标,更多的人是单纯按照学生最后的考试分数来评定的。专家认为,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不可或缺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可以保证学习成绩的进步。
1.2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更加看重最后的得分,因此就会将生物作为次要学科进行学习。主要体现在,学校安排生活课程的课时少,资源少,实验少;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自我思考少。学生和教师都只是面对着课本上的文字,无法进行必要的实验,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其次,学生对生物的理解依旧处于浅层的认识阶段。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属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学生往往只是看到了一些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生物学原理。这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物提不起兴趣,只是隔岸观花。学生对于课本上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于是导致虽然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却难以保持。
最后,传统的学习模式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进行知识宣讲,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减低。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到不是非常理解的知识,并且没有主动探索的习惯使得生物教学的现状很不合理。
2.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2.1增强课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实验一般会要求学生对自己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看到的问题也不同。让学生充分的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和交流出来很重要,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将知识更加系统整体的优化。
另外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在讲授遗传基因的一节中,为了充分验证遗传基因在人类孕育生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会在教学之前指导学生观察父母的外貌特征,并与自己进行对比,这样犹如单眼皮或双眼皮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
2.2促使生物教育贴近生活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与自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任务,同时在教材的内容中感知从我做起的精神。例如讲授环境污染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污染的事例和现象,比如雾霾天的形成。可以通过播放宣传片,用一些实在的数据来说明课本知识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个学生可以发现生物就在生活中。
实验模式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必要的科学实验不可或缺,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和巩固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解决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困惑,更深入的了解所学到的知识。当学生看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新奇的现象,不免会提起兴趣,这样的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就是最好的兴趣出发点,有了兴趣的支撑,才能真正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另外,无法在实验过程中演示的部分,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展示。现代科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帮助能够更加丰富的展示。一个直观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渴望的。
2.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注意感情的投资是很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和动脑的环节,使得学生提出更加新奇的问题。在教学中,探究式的课堂教育十分重要,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诱导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归纳出贴切的答案。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在面对课本知识的时候要能够从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诱导孩子们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谨慎准确的设计提问,提问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的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问题提得好,学生就会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使教与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快乐的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而养成爱思、乐思的好习惯。除此以外,在讲完一节课后,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以便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这样让学生有的可学有的可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具有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与困难打交道,有些人见困难就回头,而另一些人却迎难而上,只有迎难而上才会有所成就。最终才会深刻了解问题。我为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小时候勇于克服困难的小故事,从而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时我还有意出一些他们不熟悉的题目,我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同时也向他们灌输没有过不去的河,更没有爬不过去的山的思想,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勇敢地向着胜利的方向攀登。
3.总结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初中生物教育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分析能够从增强课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生物教育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结局方案。当然,更加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广大师生和社会都重视生物教育,并且真真切切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世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275-275.
[2]杨玉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2):75-75,76.
[3]兰桂林,王希花.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7).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标改革后,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毋庸置疑的是,兴趣是推动学生更好更积极学习的关键。简单来说,兴趣是一个人想要认识某种现象或积极主动的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由需求激发,并且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区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也是很关键的。早就有学者研究表明,有关脑力方面的工作无一不依赖于兴趣,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去感知知识是很重要的。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1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现状分析
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可以主动接纳未知的知识并且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能够主动提问的人才。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和创造的角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想要学习,懂得如何学习。
“应试教育”这个词现代人并不陌生,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依旧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们虽然明白应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依旧有最终的考核来检测学习效果,为了更出色的完成教学指标,更多的人是单纯按照学生最后的考试分数来评定的。专家认为,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不可或缺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可以保证学习成绩的进步。
1.2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更加看重最后的得分,因此就会将生物作为次要学科进行学习。主要体现在,学校安排生活课程的课时少,资源少,实验少;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自我思考少。学生和教师都只是面对着课本上的文字,无法进行必要的实验,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其次,学生对生物的理解依旧处于浅层的认识阶段。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属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学生往往只是看到了一些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生物学原理。这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生物提不起兴趣,只是隔岸观花。学生对于课本上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于是导致虽然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却难以保持。
最后,传统的学习模式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进行知识宣讲,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被动的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减低。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到不是非常理解的知识,并且没有主动探索的习惯使得生物教学的现状很不合理。
2.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2.1增强课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实验一般会要求学生对自己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看到的问题也不同。让学生充分的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和交流出来很重要,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将知识更加系统整体的优化。
另外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在讲授遗传基因的一节中,为了充分验证遗传基因在人类孕育生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会在教学之前指导学生观察父母的外貌特征,并与自己进行对比,这样犹如单眼皮或双眼皮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
2.2促使生物教育贴近生活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与自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任务,同时在教材的内容中感知从我做起的精神。例如讲授环境污染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污染的事例和现象,比如雾霾天的形成。可以通过播放宣传片,用一些实在的数据来说明课本知识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个学生可以发现生物就在生活中。
实验模式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必要的科学实验不可或缺,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和巩固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解决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困惑,更深入的了解所学到的知识。当学生看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新奇的现象,不免会提起兴趣,这样的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就是最好的兴趣出发点,有了兴趣的支撑,才能真正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另外,无法在实验过程中演示的部分,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展示。现代科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帮助能够更加丰富的展示。一个直观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渴望的。
2.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注意感情的投资是很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和动脑的环节,使得学生提出更加新奇的问题。在教学中,探究式的课堂教育十分重要,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诱导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归纳出贴切的答案。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在面对课本知识的时候要能够从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诱导孩子们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谨慎准确的设计提问,提问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的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问题提得好,学生就会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使教与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快乐的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而养成爱思、乐思的好习惯。除此以外,在讲完一节课后,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以便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这样让学生有的可学有的可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具有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与困难打交道,有些人见困难就回头,而另一些人却迎难而上,只有迎难而上才会有所成就。最终才会深刻了解问题。我为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小时候勇于克服困难的小故事,从而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时我还有意出一些他们不熟悉的题目,我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同时也向他们灌输没有过不去的河,更没有爬不过去的山的思想,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勇敢地向着胜利的方向攀登。
3.总结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初中生物教育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分析能够从增强课堂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生物教育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结局方案。当然,更加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广大师生和社会都重视生物教育,并且真真切切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世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275-275.
[2]杨玉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2):75-75,76.
[3]兰桂林,王希花.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