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者】 宋玲玲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古城中学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事物或进行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必须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关键词】中学生;化学;兴趣
【正文】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事物或进行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必须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社会现象。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化学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研究化学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由于同学们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要让化学这门科学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力求认知或趋近的倾向,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去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为此,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了许多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此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对于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使教学具有一定的新奇性,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种,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可以结合游戏,亦可以结合一段故事。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大脑皮层有一种较为强烈的持续刺激,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思维的活跃、记忆的加深。
二、精心设计绪言课,诱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其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情趣就会大增。
所以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绪言课。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我在上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事先把家里小孩玩耍的氢气球“喜羊羊”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的气氛。
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接着我准备了一些五颜六色的气球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们吹起来绑好,我鼓励学生上讲台前来演示实验过程,然后再让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进行,其实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它不能飞,但同学们从吹气球到演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接着我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刘谦的魔术吗?同学们齐声回答:看过了。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一词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我就模仿刘谦的一些语言和动作,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
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
随之,我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愤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最后,我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悟化学的魅力,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运用得当,不仅可以为学生解答疑惑、传授课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本门学科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法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愿意学习。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五、把握好课堂提问,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节好的化学课不是一讲到底,也不是一问到底,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的节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和问题零距离接触,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在提问时,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要注意所提的问题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过于简单,使提问失去意义。
六、自制小实验,发展学习兴趣
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实验仪器残缺不全,演示实验都无法全面进行,更别说学生实验。我就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来自制,我把每个班分成若十二个小组,每次实验需要的器材我都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们按照要求小组自行分工,在生活中寻找替代品,做实验前先检查,对此学生们热情很高,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大多数都能做成功,例如自制净水器、自制汽水、自制灭火器等,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产生了许多疑问。比如有个学生在家里利用自制净水器净化脏水的时候,发现水不清,反而变黑了,还有个学生净化的水变得更浑浊了,在讲到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时,有一位女生把家里的井水带到学校来让我帮她判断是不是硬水,适合不适合长期饮用等,我都一一的作了回答。因此,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能够体现成功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更浓了。
参考文献:
[1]张小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文科》,2008年第3期
[2]彭鉴.教学管理及教法[J].《教学文摘》,2003年第5期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事物或进行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必须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社会现象。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化学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研究化学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由于同学们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要让化学这门科学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力求认知或趋近的倾向,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去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为此,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了许多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此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对于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使教学具有一定的新奇性,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种,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可以结合游戏,亦可以结合一段故事。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大脑皮层有一种较为强烈的持续刺激,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思维的活跃、记忆的加深。
二、精心设计绪言课,诱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其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情趣就会大增。
所以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绪言课。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我在上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事先把家里小孩玩耍的氢气球“喜羊羊”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的气氛。
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接着我准备了一些五颜六色的气球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们吹起来绑好,我鼓励学生上讲台前来演示实验过程,然后再让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进行,其实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它不能飞,但同学们从吹气球到演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接着我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刘谦的魔术吗?同学们齐声回答:看过了。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一词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我就模仿刘谦的一些语言和动作,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
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
随之,我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愤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最后,我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悟化学的魅力,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运用得当,不仅可以为学生解答疑惑、传授课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本门学科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法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愿意学习。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五、把握好课堂提问,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节好的化学课不是一讲到底,也不是一问到底,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的节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和问题零距离接触,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在提问时,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要注意所提的问题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过于简单,使提问失去意义。
六、自制小实验,发展学习兴趣
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实验仪器残缺不全,演示实验都无法全面进行,更别说学生实验。我就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来自制,我把每个班分成若十二个小组,每次实验需要的器材我都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们按照要求小组自行分工,在生活中寻找替代品,做实验前先检查,对此学生们热情很高,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大多数都能做成功,例如自制净水器、自制汽水、自制灭火器等,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产生了许多疑问。比如有个学生在家里利用自制净水器净化脏水的时候,发现水不清,反而变黑了,还有个学生净化的水变得更浑浊了,在讲到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时,有一位女生把家里的井水带到学校来让我帮她判断是不是硬水,适合不适合长期饮用等,我都一一的作了回答。因此,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能够体现成功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更浓了。
参考文献:
[1]张小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文科》,2008年第3期
[2]彭鉴.教学管理及教法[J].《教学文摘》,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