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历史激趣教学刍议
【作者】 夏 伟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
【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呢?在此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科学导入新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所要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用幽默的语言,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也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再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介绍列强在我国划分势力范围时,我是这样介绍《时局图》的:“一群魔鬼张牙舞爪,一只北极熊正在我国东北和蒙古横冲直撞,它就是沙俄;一只凶猛的西洋虎正在长江流域肆意长啸、残害生灵,它就是英国;一只青蛙正在珠江里‘哇哇’直叫,它就是法国;一只面带杀气、目露贪婪之光的巨鹰正扑向中国,抢夺这块肥肉,它就是美国……”学生听而有味,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印象更加深刻。总之,教师应有目的地借助形象幽默的语言传授历史知识,启迪思维,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通过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在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五、用学科的发展前景来诱导
在信息时代,人文学科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地球已变成了“地球村”相互影响与依赖越来越强,在全球各地的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许多问题都不得不去面对: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毒品、社会暴力、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去解决的。为什么人类在发展中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民主的多元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21世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这一切,历史都会告诉你答案。记得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史学的价值时给台湾大学的学生讲了一个沙漠玫瑰开放的故事,然后谆谆告诫大家:“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所有的历史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当然,历史上也有好多让人充满遐想的未解之谜,也非常值得我们去追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还可通过贴近生活,联系现实,关注时事热点,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一旦将历史与时事、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历史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一、科学导入新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所要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用幽默的语言,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也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再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介绍列强在我国划分势力范围时,我是这样介绍《时局图》的:“一群魔鬼张牙舞爪,一只北极熊正在我国东北和蒙古横冲直撞,它就是沙俄;一只凶猛的西洋虎正在长江流域肆意长啸、残害生灵,它就是英国;一只青蛙正在珠江里‘哇哇’直叫,它就是法国;一只面带杀气、目露贪婪之光的巨鹰正扑向中国,抢夺这块肥肉,它就是美国……”学生听而有味,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印象更加深刻。总之,教师应有目的地借助形象幽默的语言传授历史知识,启迪思维,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通过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在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五、用学科的发展前景来诱导
在信息时代,人文学科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地球已变成了“地球村”相互影响与依赖越来越强,在全球各地的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许多问题都不得不去面对: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毒品、社会暴力、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去解决的。为什么人类在发展中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民主的多元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21世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这一切,历史都会告诉你答案。记得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史学的价值时给台湾大学的学生讲了一个沙漠玫瑰开放的故事,然后谆谆告诫大家:“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所有的历史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当然,历史上也有好多让人充满遐想的未解之谜,也非常值得我们去追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还可通过贴近生活,联系现实,关注时事热点,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一旦将历史与时事、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历史就会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