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语感
【作者】 吐尼沙汗·热合曼
【机构】 新疆轮台县轮台镇中心小学
【摘要】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关键词】语文语感;深情朗读;语言积累
【正文】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一、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让学生深情朗读,触发他们的语感。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朗朗进入课堂。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语感不是空洞地让学生这儿读出感情,那儿要读出语气,而是通过教师精心的点拨,学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
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
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有了速读作基础,能促进广泛浏览。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3.在训练中培养语感。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
四、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表述的准确性,语言人类用于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教师运用的语言进行表述时,应该是准确、恰当、清楚的,能很好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述的意思的教学语言。“准确性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学语言科学性的体现。如果语言不准确,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达意,造成交际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但传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而且给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等带来一定明晰性,同时感受知识的美,语言美,有效提高语感能力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一、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让学生深情朗读,触发他们的语感。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朗朗进入课堂。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语感不是空洞地让学生这儿读出感情,那儿要读出语气,而是通过教师精心的点拨,学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
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
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有了速读作基础,能促进广泛浏览。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3.在训练中培养语感。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
四、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表述的准确性,语言人类用于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教师运用的语言进行表述时,应该是准确、恰当、清楚的,能很好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述的意思的教学语言。“准确性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学语言科学性的体现。如果语言不准确,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达意,造成交际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但传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而且给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等带来一定明晰性,同时感受知识的美,语言美,有效提高语感能力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