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语文教学积累与练习方法略谈

【作者】 蔡鸿亚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岳堡中学


【正文】语文教学雄关漫道,任务繁重。但有一条线索“教学——积累——运用”贯穿着,教学应始终沿着这条线索扎实进行。即要一贯突出“死积”、“活练”的语文教学规律性。现就“死积”、“活练”法予以浅述:
  一、依靠课堂主阵地,突出三个渠道的“死积”
  “死积”有双重含义。一指死死(死劲)积,二指积得死(牢固)。
  文人的肚子,杂货铺子。不积何以成杂,不杂何以供人之求!古之学者,开口成章,乃死积之故。今之语文大家、作家无一没有经历漫长的积累。显然,积累的多寡决定着语文程度的高低。故把“死积”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常抓不懈是无可非议的。怎么“死积”呢?从学生学语文可能占有的资料和课内外时间看,应把课内积累作为主阵地,主要从三个渠道“死积”为宜:
  1、从课本里细积,突出“扎、整、背、写”四字法。“细”是语文教学无法之有法,也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它教学的根本所在。只有细,才能积得尽积得牢。要细到标点符号中去,要引导学生学会“西瓜”“芝麻”一齐抓,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如果仅着眼于重点,放弃微小知识的品味积累,学语文和用语文所需要的“细心”是无法培养起来的。无所学、无所考、无法通其篇、无法正确运用知识的现象是永远无法杜绝的。怎么细呢?可归纳为“扎、整、背、写”四个字:
  “扎”即传授基础知识深入细致,切忌求速,力求一次讲细讲透,一次扎下根来。如讲短语(词)“波澜”、“咨诹”等,既要比较又要
  联系:“波”与“澜”、“咨”与“诹”,皆两相同近义,前组皆有“水波”义,与之同(近)义的还有“涟漪”等;后组皆有“询问”义,
  与它同近义的还有“咨询”等。如此细嚼细讲,知识难度降低了,知识面拓宽了,学生接受得快,理解得深,掌握得牢。又如成语“穷形尽相”、“风雨如晦”等都有两种含义,讲解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成语所指意境,以提高对成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再如关于标点特殊用法中的“念过书,我便考你一考……”到底考什么,这是考者(孔乙己)和被考者(小伙计)已同时思考的问题,所以其中的省略号表示“思维正在进行”。这样引导分析,知识自然会根植于学生脑海的。语文教学犹如长跑,“欲速则不达”,尤其传授基础知识更不能求速,求速无异于囫囵吞枣,导致死记硬背,加重学生负担;降低积累的牢固性,浪费学生智力。
  “整”即整理课文中各类资料。如“生活常识”、“文学常识”、“名言警句”、“人物际遇”等,充实积累笔记,熟读成诵,为写作储备材料。如果说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为语言工程筑基,那么对有用资料的整理则是对语言工程上层配件材料和待装材料的调积,由于它们都决定着语言工程的优劣,因而同等重要。故把“整理”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看待十分必要。
  “背”即在严格落实规定背诵篇目的同时适当增加额外背诵。因为语言风格的形成,表达艺术的提高,要杂糅百家,细心体会。背诵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行课本规定背诵的篇目并不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有背诵价值的片段,找出来,弄清行文思路,要求背诵是很有益处的。
  “写”即正确书写。通过书写训练最能纠正语文学习中不重视识字积词,写错字词的草率现象。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两个方面。不积累字词,书面语言的信息含量怎能提高?此其一弊。其二,当今学生写错别字词、书写不规范现象较为常见,如写“唐诗宋词”为“唐丝宋瓷”的,写“论据”为“论句”的,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书面语言的质量,制约着写作能力的提高。特别“不规范”现象有破坏汉字统一化趋势。所以,加强正确性与规范性书写训练是值得倡导的。
  2、从讲述语言里积,突出授课语言的资料性。授课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桥梁,而资料性则是扩充知识、加速积累,提高学生文外功力的必要内容。所以教者应苦搜穷积,尽力突出授课语言的资料价值。如讲《岳阳楼记》时可提供这样的资料:中国有四大名楼,乃为“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蓬莱阁”(山东蓬莱)。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必讲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可提及其《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的写景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学生推介《我的长生果》时可引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皮罗果夫)等,讲解写作中的“修改”于“炼字”时可引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语不惊人死不休”等相关名言名语,供学生积累,这样能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3、从学生作文里积,突出作文批阅的“求优性”。作文是学生运用积累的书面表现。中学生的作文中已能反映出各方面的积累。批阅作文不能尽找缺点,而应偏重于搜集“文萃”,即找出有资料价值的语段,勾画出来,统一提供给学生,让他们互通有无,选择积累。这样既能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又能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积累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上述三个渠道的积累,都体现了“常积”与“积牢”的统一,符合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适合语文包罗万象的特点,也符合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要求,因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克服写作惰性,从四个方面“活练”
  “死积”是写作的客观需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依赖: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只有依靠写作转化吸收,才能化积累为己有,反过来有效地促进写作。这种及时协调关系是作文“老八篇”(每学期八篇作文)难以适应的,而短小片段的写作“活练”独具“灵活性”特点,即写长写短,写什么内容,可根据积累情况灵活安排,随时批阅讲评。通过活练,老师带头练(写范文),学生跟着练,能克服写作惰性,激发师生共同积累的积极性,活化语文教学的好氛围。因而应把“活练”摆在写作首位,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操作:
  1、根据教学重点设题“活练”。如《天上街市》一文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怎样引导呢?光靠讲解课文、解释名词是不行的。因为尽管结合课文阐释“想象”与“联想”等心理名词倒没什么困难,但这样往往讲者有意,听者无心,所以很难把学生由具体(视觉)带到抽象(想象)的空间去,最终在学生心目中“天上街市”倒不如“人间街市”,“想象”也只能是个独立的心理名词罢了,根本无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倘若教者借助想象写出语段,读给学生,让学生仿写,既能解决概念问题,又能把“想象”推到学生写作领域,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2、根据课文精彩片段设题“活练”。这个方面的内容最为丰富,既有各种表达手法的训练,又有各种修辞训练,甚至包括语言风格的揣摩训练。叙事写人,状物写景无所不包。所以设题必须灵活细密,要方方面面练到。但要注意写好范文,保证练笔的质量;注意要求的合理性,保证数量。
  3、根据生活情境设题“活练”。情景作文的写作最能训练学生说话写文章条理性,具体性。因而是练笔的重要方面,应当引导好。首先教者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写作动因。其次要善于敏感捕捉课内外“偶遇”情境,敢于灵活调整授课计划,为情境作文的写作架设桥梁。学校是个大家庭,生活丰富多彩,情境变化无穷。一旦出现有利于写作的情境,哪怕它影响着授课计划的完成,也应该毫不犹豫的利用。因为这样,一定会收到笔意自然的练笔效果,比上几堂写作理论课要更见效。至于某一堂授课计划的有意滞后,也不失为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原则。
  4、让学生根据生活感受自拟题目“活练”,自由抒发感情,发表见解。如写日记、周记等。教者要定期抽查讲评,鼓励学生自由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