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
【作者】 程茜华
【机构】 广西岑溪市第三中学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的常用策略,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
【正文】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基本理念下,教师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下面就结合自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情境设计浅谈我的看法:
一、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神秘难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原本充满趣味性、应用性的数学内容演变成与学生生活情境无关的、干巴巴的数字组合。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了一种模仿和套用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状态,缺乏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而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结合生活素材设置的问题具有情感性、探究性。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联系学生春游的经历,创设了如下情境。班级春游时找旅行社买票,每个旅行社给出的优惠都是不同的。A旅行社的规定是:10张以下的票都打8折;10张以上的票,其中10张是全价,剩下的票打5折;B旅行社的规定是:全部打7。5折,问我们班应该选择A旅行社还是B旅行礼去买票?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数字,有些同学没能反应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假设一张票原价是20元,我们班同学(50个人)全部都参加,那么按照A,B旅行社的规定,我们班该各付多少钱?将问题分解成两个具体的小问题,同学很快列出式子,并得出答案。A:20×10+0。5×20×(50一10)=600;B:20×0。75×50:750。在有了具体例子后,教师抛出问题“这几个数据中,什么是未知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式子中的20与50替换成未知数和y,列出式子。A:l0x+0。5x(Y一10);B:0。75xy。通过这种联系的方式,论文发表网站将抽象的式子变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置换成抽象的式子。问题还未结束,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两个式子是针对10以上的团体,那么10人以下呢?此时教师用问句的方式提醒同学是否解答已经结束。在引导下,学生对问题的参与性就大大提高。
二、利用数学活动创设活动性情境
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比如:学习排列组合时,可引入排队的小游戏或者摸球的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体会到排列分顺序和不分顺序两种算法。在学习圆、椭圆形状时,可教学生动手用简单的具画椭圆,通过手动,引导学生对椭圆给出自己的定义。实践是建立主体和客休之间情感的有效手段。通过小制作、小游戏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对抽象知识的加工。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效果。数学故事生动的故事情节加上贯穿在其中的数学原理让学生感悟数学应用的真实性。这两种途径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了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激趣设境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而学习动机最现实的、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景,采取有趣、形象多样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沉浸在趣味和欢悦之中,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设计的教学情景是:古稀腊大哲学家芝诺的学生问他:“老师,难道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吗?”芝诺风趣地打了一个比方:“如果用小圆代表你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些,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请你谈谈其中的道理?
紧接着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学生议论纷纷:知识越多的人越会感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愈学愈发现自己的无知。
老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顺势引出课题。
反思:以哲学家的大圆和小圆故事为教学情景引入,为干巴巴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又与本节课圆与圆地位置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亲自体验、领悟的氛围。同时又渗透一个简单的道理:知识好比无垠的海洋,等待同学们去探宝,富有启发及教育意义,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了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目标。
五、利用人文知识进行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借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除此之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数学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如,在学习“推理与证明”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原理、费尔马定理等知识,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情境应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支撑,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土壤。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也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只要大家运用智慧、结合实际,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J].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3)
[2]李东旻.网站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7):86—88
[3]高振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正负效应[J].中小学电教(长春),2004.4
[4]陈力.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要体现“近、实、活”[J].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基本理念下,教师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下面就结合自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情境设计浅谈我的看法:
一、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神秘难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原本充满趣味性、应用性的数学内容演变成与学生生活情境无关的、干巴巴的数字组合。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了一种模仿和套用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状态,缺乏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而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结合生活素材设置的问题具有情感性、探究性。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联系学生春游的经历,创设了如下情境。班级春游时找旅行社买票,每个旅行社给出的优惠都是不同的。A旅行社的规定是:10张以下的票都打8折;10张以上的票,其中10张是全价,剩下的票打5折;B旅行社的规定是:全部打7。5折,问我们班应该选择A旅行社还是B旅行礼去买票?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数字,有些同学没能反应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假设一张票原价是20元,我们班同学(50个人)全部都参加,那么按照A,B旅行社的规定,我们班该各付多少钱?将问题分解成两个具体的小问题,同学很快列出式子,并得出答案。A:20×10+0。5×20×(50一10)=600;B:20×0。75×50:750。在有了具体例子后,教师抛出问题“这几个数据中,什么是未知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式子中的20与50替换成未知数和y,列出式子。A:l0x+0。5x(Y一10);B:0。75xy。通过这种联系的方式,论文发表网站将抽象的式子变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置换成抽象的式子。问题还未结束,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两个式子是针对10以上的团体,那么10人以下呢?此时教师用问句的方式提醒同学是否解答已经结束。在引导下,学生对问题的参与性就大大提高。
二、利用数学活动创设活动性情境
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比如:学习排列组合时,可引入排队的小游戏或者摸球的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体会到排列分顺序和不分顺序两种算法。在学习圆、椭圆形状时,可教学生动手用简单的具画椭圆,通过手动,引导学生对椭圆给出自己的定义。实践是建立主体和客休之间情感的有效手段。通过小制作、小游戏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对抽象知识的加工。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效果。数学故事生动的故事情节加上贯穿在其中的数学原理让学生感悟数学应用的真实性。这两种途径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了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激趣设境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而学习动机最现实的、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景,采取有趣、形象多样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沉浸在趣味和欢悦之中,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设计的教学情景是:古稀腊大哲学家芝诺的学生问他:“老师,难道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吗?”芝诺风趣地打了一个比方:“如果用小圆代表你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些,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请你谈谈其中的道理?
紧接着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学生议论纷纷:知识越多的人越会感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愈学愈发现自己的无知。
老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顺势引出课题。
反思:以哲学家的大圆和小圆故事为教学情景引入,为干巴巴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又与本节课圆与圆地位置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亲自体验、领悟的氛围。同时又渗透一个简单的道理:知识好比无垠的海洋,等待同学们去探宝,富有启发及教育意义,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了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目标。
五、利用人文知识进行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借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除此之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数学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如,在学习“推理与证明”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原理、费尔马定理等知识,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情境应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支撑,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土壤。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也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只要大家运用智慧、结合实际,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J].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3)
[2]李东旻.网站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7):86—88
[3]高振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正负效应[J].中小学电教(长春),2004.4
[4]陈力.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要体现“近、实、活”[J].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