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作者】 张 勤
【机构】 安徽省肥西第二中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式教学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又是从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学生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的指导与点拨,调控课堂活动、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生活、生产、工业、农业、国防、高新科技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可以从心理上拉近学生与化学的关系。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硫”时,播放了《央视315晚会曝光行业黑幕——一次性筷子大多有毒》的视频,这则新闻报道涉及了用硫黄、双氧水、焦亚硫酸钠三种化学药品对一次性筷子进行漂白的事实,看了这个视频后,很多学生马上活跃起来,展开讨论,这时候,教师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的知识,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被教师带入了学习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鲜明性、突出性以及意义性,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并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讲“盐类水解”知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出示一个泡沫灭火器,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用灭火器灭火。为了让学生观察灭火器内部结构,教师拆开一个废旧灭火器,让学生分析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别应盛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写出泡沫灭火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讨论能否把NaHCO3溶液改为Na2CO3溶液,能否用Fe2(SO4)3溶液代替Al2(SO4)3溶液?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进行讨论分析,一边阅读相关教材,这样不仅复习了有关的水解知识,而且通过实践还学到了一些消防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都在互动,并沉浸在兴奋、愉快的主动学习氛围之中。
又如,教学“硝酸的性质”时,可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装有浓硝酸的槽罐车侧翻泄漏及消防官兵抢险”的视频,然后适时提出4个问题:①为什么浓硝酸在运输时可贮存在铁制的槽罐车中?②为什么事故现场的花草和树叶变成了黄色?③为什么可看到棕黄色的“烟雾”?④从硝酸的泄漏事件中,你了解了硝酸的哪些物理性质?
三、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问
“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课堂上构建一种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和谐氛围,以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书本、向教师的权威发出挑战。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意的问题应予以表扬,同时也应合理地肯定和尊重一些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奇的问题,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
四、引导学生善于探究,学会问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在探究活动中少走弯路,提高探究效率,最终取得探究的成功。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在教学“氧族元素”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卤族元素的性质,然后思考氧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有哪些跟卤族相似,然后再通过硫单质和氯气的性质对比实验来探究得出结论。又如教学“钠”时,笔者先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利用这个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钠的性质,再问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现象有什么疑问,该怎样解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五、拓展课外研究
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隘的小系统高效融入社会这个开放广阔的大系统中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与实践,开阔观察视野,去调查、去探究、去发现、去获得新知,以期获得对化学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例如,2012年1月15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发现严重镉污染,镉浓度一度超标80倍。随着污染水体的逐渐下流,沿江居民和下游柳州市百万居民的饮水受到威胁。1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全力应对镉污染。笔者组织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了解,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化学分析。通过对社会焦点问题的了解和对日常化学问题的深入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意识,更丰富了学生的科技生活,而且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不用火不用电如何煮鸡蛋”的课外探究问题。通过这样的课外拓展活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还培养了学生真正的乐于学习的品质。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学生、不同探究问题),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而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小勤.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教育研究,2011(3).
[2]刘家涛.浅谈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J].学术教育,2011(3).
[3]尹丽娅.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案例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