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小学生有效品德教育探索

【作者】 范光祥

【机构】 贵州省平塘县大塘镇西关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因忙于工作和生活,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总认为把他们送到学校有老师管理就可以放心了。其实这样就想错了,如何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应该是我们一线品德教师所要共同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新课改;多元化;有效教育;提升素养
【正文】

      一、正确认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往往具有可迁移性。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操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如日常生活中的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成为一个时时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遵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同样,学生一旦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都会产生危害。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精力受分散,学习受干扰。

  小学生本应通过学习、游戏、锻炼身体、生活劳动等活动来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素质。而小学生一旦养成好吃懒做、追求名牌、贪图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电视游戏入迷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学生便没有心思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他们没有追求的理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自然没有心思学习,多数定是学习上的落伍者。

  2.身体受损害,精神不振奋。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不良习惯导致身心受损。如喜睡懒觉,爱挑食,不爱刷牙、洗澡的人,身体自然是脏、乱、差。不讲卫生,不讲文明,东西乱放,用时瞎找,自然会招来别人的指责和批评。这样,精神必然萎靡不振,身体素质必然不佳。

  3.生活能力弱,难以独立生活。

  对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来说,他们自信自觉,生活独立,不怕困难。而那些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离群孤僻、任性固执的不良学生,脱离父母家庭难以生活,感到处处不如意,事事是麻烦,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二、认真分析小学生生活习惯的特点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提倡不同的内容和卫生习惯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1.小学生生活习惯的特点。

  小学生天真、幼稚、活泼、可爱。他们有极强的上进心及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他们的人生履历是一张白纸,生活技能、习惯也需从无到有,对老师和家长教导的生活技能和生活习惯培养,能认真学习,并能坚持。但小学生接受能力较差,综合考虑能力较弱,玩性大,忘性也大,需要不断提醒,有时任性、胆小等,因此在相应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有其相应的特殊性。

  2.教会学生必需生活技能。

  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主动寻求帮忙;行走时不要奔跑,不乱扔东西。特别让小学生知道课间要先上厕所,做好课前准备再玩;饮食方面,小学生往往偏食,个性方面往往胆怯、怕独居、任性等,这些相对较难克服。

  三、积极采取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对策

  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其感受成功快乐

  孩子的认知结构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不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控能力差,再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一定的阻碍,一定会有因离开父母而胆怯的,有因不会学习而胡乱对付的,有因没睡在爸妈温暖的怀抱而躲在被窝里哭泣的……

  可见,学校的生活管理存在着难度。培养学生自信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首要条件。学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与鼓励中逐步形成的,当这些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离开父母的包办,一切都要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那就有点困难了。为了培养他们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对他们在生活中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给予表扬与赞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先给予指导与帮助,再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让难事变成易事,最终获得成功,增强信心,使之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对策一:让学生树立小主人意识。

  1、做个微笑小主人。在学校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同时报以微笑,见到学校的保安人员、清洁工人、园艺师傅也要投以微笑。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谅解;课堂上,听到同学精彩的发言,要用微笑表示你的钦佩……就这样,鼓励学生用真诚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表示自己是一个开朗、宽容、关爱、友善的小主人。

  2、做个爱心小天使。当同学没有笔的时候,你悄悄地递给他()一支;当同学不舒服的时候,你为他()端来一杯热开水;当同学学习遇到难题时,你慷慨地告诉他()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真诚地把爱心传递。

  3、做个环保小卫士。爱护每一棵小树苗、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让它们天天以笑脸伴随我们成长;把每个水龙头拧得实实的,不浪费一滴水;每月刷洗一次书包,背上千千净净的书包,带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环保小卫士。

  对策二:发挥榜样的力量。

  通过每周国旗下的讲话,以及学校大队部主题队会、中队主题队会、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宣传专栏等形式,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良好习惯的典型故事,受到榜样的影响和启迪。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通过故事,学生知道,良好的习惯能助人成功。

  对策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1、时间上的坚持。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坚持21天时间。我所在的学校要求教师至少坚持一个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且持之以恒。

  2、鼓励学生坚持自我反思。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校园生活习惯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掉坏习惯,形成良好习惯。

  3、坚持家校合作。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与家长共同的责任,教师和家长在以下方面应达成共识: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要尊重孩子合理的选择,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总之,科学的培养方法来源于生活工作的学习和实践。知易行难,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教师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熏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各别身心特点,常抓不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