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作者】 薛如梅

【机构】 江苏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农村学校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又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锻炼英语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英语教学;学习兴趣
【正文】

      农村高中教学条件较差,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知识面较窄,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得利用有限的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语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学起来挺不容易的,要学好那就更难了;学习汉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善于表现。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把握学生心理,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得主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农村课堂,成为辅助英语教学的手段,这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方式和内容,使现代英语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所以多媒体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认可和欢迎。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牌和录像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感受真实的情景环境,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兴奋度更持久;2、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多媒体课堂教学容量大、节奏快、互动性强,学生的主动参与率提高,使得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优化,教学效率也大幅提高。

  因此,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合理整合,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简单地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互动和信息反馈,缺少灵活和机动,那么教学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均衡地整合多媒体技术和中学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势

  对于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听力部分,传统做法就是通过录音机来训练,尽管语音、语调流利、准确,但是在缺少视频的情况下,学生在听力内容的“狂轰滥炸”下,只是一味地机械地听,缺乏听的兴趣,这就造成与听的内容有一种距离感,所以造成教学效率不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极大地改善这种困境。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图像和音频资料,给学生的听力训练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创造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听纯正、流利、地道的英语,参与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也得以激发,听力水平因此也能得到改善。

  二、多媒体技术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化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学英语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英语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传统的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仅仅围绕课文中Speaking要求,内容陈旧,题材也缺乏新意,学生参与性不强,对学生口语能力提高作用不大。多媒体技术以其灵活性、趣味性、直观性、实用性和真实性为口语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平台。教师可以就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制作与所授内容相内或相近的课件,让学生进行口语锻炼。

  如新授高二Unit 8 Project Robert Burns and his poetry时,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英美国家著名诗人如John Milton, Alexander Pope等的代表作,制作一些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在欣赏诗歌美学、了解英美文化的深刻底蕴时,引导学生学会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诵诗歌,并且还可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思。教师可以采用powerpoint的形式,带领学生一句句地朗读诗歌,既而背诵诗歌。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英美文化渗透,又对日后的跨文化交际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育科研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的渗透和介入下,教学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课本。学习活动也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索、研究和创造性学习。传统教学中的用教科书传授知识的方式只是一种线形的顺序结构,而学生的思维却是非线形的网状结构,这就使传统的单一课本阅读材料教学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存储方式与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分歧,对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起着一定的阴滞作用。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合理地整编多样性、丰富性、形象性的阅读教材,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具体化。

  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从网络上摘取内容多样、难度不一、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阅读篇章。因此,在上阅读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基础要求,分别推荐不同的文章让有不同需要的学生分别欣赏,因材施教。如教授高一Unit3 Healthy eating时,教师可制作有关健康饮食报道的课件,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阅读、理解。如可安排爱美的女生选择阅读有关减肥、养颜食品的英文报道,安排热爱运动的男生阅读一些有关高热量、高蛋白食品的报道。教师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随后适当讲解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目的,并引导学生用英语总结、复述,并表达对某些观点的看法。因为“健康饮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大多数学生都能发表见解,这不仅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广泛阅读增加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些,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扩展相关词汇,并要求熟记常见词汇。在阅读过程中,也必须对学生提出时间要求,以加快阅读速度。

  总之,教育科研下的英语阅读材料内容必须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社会、科学、文化、风俗、体育等各个领域,紧扣时代脉博、富有吸引力、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也可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学生英语的乐趣。

  四、教育科研对英语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它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写作有利于通过听、说和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巩固,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获得;其次,扎实的写作功底有利于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保证听和说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再则,良好的写作基础是英语交际和运用能力的必要保证。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主要依赖于粉笔和黑板,以及教师的讲解,当学生出现写作中的顽固性错误和典型性错误时,如果过分依靠课堂上的纠正和解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以把一些常见案例和错误直接反映到课件上,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译林版第四模块Unit 1 Advertising中的Task Writing an advertisement要求学生为产品写广告。教师可制作有关advertisement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耳熟能详的产品广告,如力士洗发水,雕牌肥皂、可口可乐等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述产品的功能、用途,既而请学生为某一产品写一篇能吸引消费者的广告。写完之后,然后选取几篇用投影仪投射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哪一篇广告词最能打动人。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里,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在学生讨论或者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做评价性的总结,并可以利用小小的奖励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教育科研在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张扬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为教师构建新的教学形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推动教学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多媒体应用及课件制作水平,使其能得心应手的使用和制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课件,使教育科研在英语教学中真正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地从英语教学中受益,获得精深而广博的英语知识,为将来踏上社会,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

  当然,教育科研不是英语教学的灵丹妙药,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因材施教,合理使用教育科研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胡春洞,王才仁,1999,《英语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3]  Harmer, J.1999.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