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作者】 杨胜波

【机构】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交梨民族小学

【摘要】在教育工作中,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一堂课的课堂气氛的呈现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理想的课堂氛围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我们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研究
【正文】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权威型转变为合作型、伙伴型的关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朋友”式、“友好”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后可以是朋友,让学生找到一个可以倾诉、可以喜怒哀乐的港湾,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满满的爱意,乐意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只有改善了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转变教学态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造就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情绪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且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一)用微笑面对学生。

  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能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能调节课堂气氛。如果教师总是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产生紧张感,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用语言感化学生。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斥责,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打足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多用鼓励用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鼓励用语要简单易懂,如“你真棒!”、“好极了!”“你有进步了,加油哦!”等,还可以奖励学生小红花或小红旗等。记得有一次,一年级的一个小朋友在课堂上第一次举手发言,而且表现很好,和以往比较,他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并且给他发了一个漂亮的笑脸,他高兴得一直握着笑脸到下课。从那以后,他在课堂上的发言非常的积极,整个课堂气氛都变得热闹起来。由此可见,及时恰当的鼓励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方式,创设动感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

  (一)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通过游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能力,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改变了以往一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应试教育模式 ,使学生能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知识与游戏有机完美地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乐趣,从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念,寓教于乐,培养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合作学习、实践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改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年龄特征来选择恰当的、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或摘果子。这个游戏可以用在找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②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③讲故事。这个游戏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④话剧表演。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穿插话剧表演,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儿子》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文中的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在课堂中,我采取了话剧表演的方式回放了故事内容,“一个孩子自觉地帮妈妈提水,而另一个孩子却无视妈妈的辛苦,只顾自己玩耍。”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爷爷说的话——有孝心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在爷爷的眼里就只看(下转第60页)(上接第61页)到了一个,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儿子”为题。

  (二)、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自主地将书本内容具体化、生动化,让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詹天佑修筑铁路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居庸关、八达岭两个地方打通两条隧道,所采用的解决办法不相同,为了让学生理解“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以及火车过青龙桥所设计的“人字形”线路的具体做法,我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在探究中通过“画示意图”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很快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 

  (三)、创设悬念, 培养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大多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的分离,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让学生自觉地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使学生学会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必将大大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可以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在教学工作生涯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所有的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