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少教多学”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 覃崇汉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教育局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 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从语文科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来看,都有助于“少教多学”的教学形式。如何把握语文课堂中的“少教多学”的方法与策略?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在目前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平台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导向下,形成和构建了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那么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语文教学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是转变学习观 教师要在领会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同时,向先生说明每个人都要具有自主的学习潜能,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自己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合作等各种能力。教师要做到少教让学生多学,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产生自学的欲望。再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语文要保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要倾注极大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协作和交流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表现自己,理解他人与集体合作的乐趣。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少教多学”的教学形式,从字义上理解是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是这里讲的“少教多学”不是这样,“少教”不是说教师投入得少,更不是把学生放在一边不管。其实“少教”就是启发性地“教”, 教师给予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帮助,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教学中少用灌输式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少教”与我国提倡的“精讲”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学”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 主学习时间。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少教多学” ,提高教学质量呢? 我认为要做到“少教多学”,就是要有针对性。在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语文学科包括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学好语文知识可以为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学科打下基础,语文教材编排中有文言文,包括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等文学作品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文编排有分别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戏剧、小说,外国文学等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掘着潜力,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要多给鼓励和肯定。给学生看的条件和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和创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只要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去讲,只要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去分析,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根据提示确定了学习目标,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段落作重点学习、赏析,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比老师讲给他们要好许多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例如,每节课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制度,利用课前五分钟,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提高学生的素养,设置了“海阔天空”“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赏析”“心灵寄语”等内容,让学生轮流来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相互协作——课堂小结。成为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去分析,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少教多学”的方法上要帮助学生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要求小组成员要有统一的合作意识、相互合作和信赖 , 互相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小组中的优生和学习困难生建立互助关系、互帮互助、互教互学、齐头并进。组与组之间是平等、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在模式的互动探究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讲出自己的思路、想法。经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互相口述理由等形式。在“主动、互动、互助”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了主体地位。在互动、互助过程中,强调人人参与,个个有权、有责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不拘泥与教材解题方法。“少教多学”要抓住了教学的关键处,一节课教师要做到少教,课前必须下功夫去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 做到去粗取精,抓住重点、难点。学生要做到多学,就必须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要有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有自由的表现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真正的“少教多学”。
教师要充分对学生予以赏识,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通过积极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构建语文“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可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只有着力建构“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让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语文素质教育就会收获丰硕之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