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作者】 兰兆花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顺州镇新河老板桥小学
我国的传统教育,尤其是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的基础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够重视。我们缺乏创造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我国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导致了我们不能培养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新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创新教学的体现依托于语文课堂来实现。处于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充满创新,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应模式化。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语文教学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必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习。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自己走进课文,自己去捕捉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通过相互的交流,创造性地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辟蹊径的做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的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二、鼓励创新,同中求异
同中求异,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学习虽然也要求相同,如识字、阅读、作文、听话、说话都有一些统一要求,统一的东西使大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其实是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造、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牺牲了学习语文兴趣,有百害而无一利。语文教学其实需要着力鼓励求异。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对问题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因为无论是吸收还是表达,都与个体的基础、阅历、情感密切相关,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充满了创新精神。教学中,运用“同中求异”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在创新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逆向思维,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教师要根据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
三、动态语文学习的创新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课上,还将和课本上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学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往往在表演中会发现课本中难以找到的体会与想法。而作为我们教师对参加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同时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能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尽快使自己成为创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