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作文教学应“兴趣”当先

【作者】 蒙古项毛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河秀逸夫学校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实践和体现的。因此,语文学习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少。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平时进行点滴的积累,做到读写结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只有坚持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作文兴趣在不断积累中悄然萌芽,学生才能逐步做到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关键词】积累;兴趣;作文;萌芽
【正文】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特别痛苦,感到两眼茫茫,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也是草率成文,无非是一些千篇一律的“假、大、空”的套话。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实践和体现的。因此,语文学习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少。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平时进行点滴的积累,学生才能逐步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一、激发阅读兴趣,鼓励阅读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读书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人对话。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文,但要写好作文,必须多读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写作材料和知识。

  自从教学一年级语文以来,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我特别重视自读课和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为以后的作文储备更多的素材。

  1.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上学期,刚学完汉语拼音后,我就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以自己读书了。刚开始,许多学生将信将疑。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选购一些带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寓言书,情节简单,生动有趣。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特别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平时就注意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开学典礼,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30分钟自读或与家长一起阅读一个小故事,背诵一些古诗词、名人名言。在学校里,坚持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作为学生的阅读课,让学生从家里带一本课外书自读或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室里,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令人欣慰!

  3. 指导阅读,鼓励阅读。学生读什么书,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怎么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特别是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要引导学生拿着笔边读、边画、边写,不懂就问,相互交流,慢慢地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了激励学生,我定期举行讲故事、背诵诗词歌赋、佳句佳段朗读欣赏等展示活动。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为以后的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作文教学,就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1.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春季,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鼓励学生把大自然的“景”与赞美春天的“情”互相交融,写成习作,举行“我爱春天”的征文比赛。秋季,组织学生进行野炊、爬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令人感动。

  2.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走进社区。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带领学生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人们关心的“焦点”。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提醒学生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参观托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表演节目,为老人们带去欢乐,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美德;参观消防队,观看消防队员的精彩的防火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消防意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地感受,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3.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节假日,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灵之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内心话。过春节,教师就提前布置,引导学生把自己如何过年、拜年写下来,晒一晒自己的幸福;“三八”妇女节,制作一张贺卡,写上对妈妈的美好祝福;“六一”儿童节,许下自己的愿望,憧憬对未来的向往;中秋节,为台湾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学生纯真的心灵,更能抒发出美好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坚持积累的好习惯

  俗话说,积土成山,滴水成河。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积累的好习惯,利用时间为学生讲述唐代诗人李贺平时随身携带锦囊,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最后成为著名诗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天天阅读、天天写作的良好习惯。

  从一年级起,我就鼓励学生坚持读自己喜欢的书,天天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其中,班长栾奕同学在二年级上学期,报名参加了《淮北晨刊》的小记者活动,成为学校年纪最小的小记者。他平时特别喜欢读书,坚持天天写日记。仅仅一个学期就已在相关专刊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展现了一位低年级学生的真实生活。同时,还引导全班学生利用晨会、自习课,坚持背诵《笠翁对韵》《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寓言故事》等等,让学生时时刻刻成长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艰难而效果不够明显的过程,它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写结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只有坚持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作文兴趣在不断积累中悄然萌芽,学生才能逐步做到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发,取得作文写作的初步成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2011.8 华东师大出版社

  [2]宗守永:《论语文积累》 2011.11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