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思考

【作者】 吕军军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第六小学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是不可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方法、变化有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深度、范围、稳定程度上来说,有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达到初级水平,即“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课堂上容易疲劳。还存在着好说好动好唱好笑的特点。因此教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和外部活动上下工夫。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形式多样、活动有趣。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读读儿歌<五指歌>。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引入“5”的教学,板书“5”让学生书空,然后编写儿歌,最后在手指游戏(一只手)中结束课堂教学。玩中学、学中玩,在不断变化中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创设、生动有效

  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理想有效的情景,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挂图、游戏、讲故事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有效的学习情景。并把教学内容融入学习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去,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教学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我先在黑板贴出红黄绿三朵花,并按这样的顺序贴一排,再要求学生说出一个100以内任意的数(共有多少朵花)。我告诉孩子们:“我能一口说出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学生开始将信将疑,等学生说出了6个数后,我告诉他们,我是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们今天认真学习了,我相信大家算得比我还快,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在心中产生了一定的需求,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动手操作、其乐无穷

  本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孩子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创造一些开展活动的条件,放手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活动角,首先使活动角变大并观察边有没有变长,然后是活动角变小并观察边有没有变短,最后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并观察角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轻松地就得出了“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在得出结论的同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设计、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到生活。我们尽量从生活中去挖掘出数学知识,从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开始。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调动起来,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课件出示妈妈带小红逛超市去买水果,让同学们分别说出水果的价钱,从而引入新课。在练习时逐一出示超市图,请算一算买一千克苹果和一千克梨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充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觉学有价值的数学。

  五、情感交流、真情流露

  “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老师地喜欢。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影响、调动、调节学生学习的情感,使学生随时都处在学习数学的亢奋之中。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优美的姿态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也就有多深。”

  六、习惯养成、志在必得

  1、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思维活跃,又比较好动。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辅导中,要抓住这一特点,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并适时给于鼓励。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心不在焉,就不可能学好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力争使课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2、善于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就不敢发言,怕别人笑话,甚至不动脑筋,这是不良习惯。在这个时候,要让学生知道,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多角度考虑问题,大胆发言,即使说错了,也应给于表扬,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

  3、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铅笔、尺子等。低年级学生常常上课无准备,教学时,应及时培养,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其次,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在学生做作业时,及时指导,全身心投入,精力集中,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再次,做作业要提高速度。个别学生在做作业往往速度较慢,要注意慢慢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使做作业的速度不断加快。

  4、合作学习,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合作,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合作,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