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

【作者】 肖 洁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袁市镇中心小学


【正文】

      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是,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也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我认为语文教师可借鉴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学”等方法,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使语文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一、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轻松学习语文

  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所以我们主张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大家谈论的也很多。我思考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一)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

  要想学好语文,单靠我们的语文教材抑或是靠教材中有关将语文引向生活的种种练习设计是远远不够的。书中告诉我们: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创造性的开展活动,比如,定期让学生收集社会见闻,办小报;利用晨读,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编写日记精萃,收集格言警句,交流自己的感想;节假日、学生生日时,写祝福语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是参加者,又是领导者,主人翁意识强烈,学生感到活泼愉快,受益匪浅。另外,我们还可以搞实践活动,如假日小队的活动,寻找广告用语,感受这些优美的语言对情操的陶冶,大多数运用了一些成语的谐音,或是一些名言或成语的同音异字如:某当铺广告——“当之无愧!”;某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 某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 等。这些活动,也使学生从中学到了语文 ,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但要注意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课外活动的每个细节。同样是一次课外活动,如果教师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学生不会汲取多少语文营养,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什么,注意什么,哪些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二)在生活中学语文要让家长行动起来

  对于语文的积累有的是靠孩子自己感悟,但更多的是家长与老师教会他们感悟什么。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他面对的毕竟是几十个学生,而家长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其影响更为重要。

  在我们身边,有的孩子没入学就能认识千八百字,能诵读古诗,讲述寓言故事,这不能不说与成长的环境有关,与家长的引导有关。有的家长即使去公园,也不忘要孩子去积累语言,比如看到标语,就让学生认一认,看到动物,就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看到花草就让孩子去联想;有的家长能够做到“亲子共读”;还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总是询问孩子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这样的交流的过程,实质就是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他们会产生对语文极大兴趣。孩子需要榜样的影响,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能做的,他们也力求做到。这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学校的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不可忽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死读书,死教书,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我们和家长一起行动起来吧!

  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语文

  (一)真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造成学生快乐的心态,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寓教于乐,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是大多数老师常用的方法,然而课堂气氛的真正活跃,则来自于学生内在思维的生动展开。

  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有许多“朋友”可交,有许多活动可玩、有许多知识可学,语文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要少一点考试的渲染,多一点快乐语文学习生活的宣传;教师要多一点灿烂的微笑,多一点诚挚的关爱,让学生充满语文学习的快乐期望。

  首先教师要扮演重要角色,以自己的机智幽默、小组的互动、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快乐”起来;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通过课本剧表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快乐”起来;然后要创设愉悦的语文学习环境,通过队报、黑板报、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最后要多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学习,享受快乐。有了快乐,学生才会产生更大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样的语文教学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快乐的。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快乐

  1、启发想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思考的快乐:

  思考,并不是困难与痛苦的事,而是一件容易与快乐的事,它可以带给学生更多喜悦。在教学中,我给他们创造机会,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热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常会提出一些老师料想不到的问题,如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学生提到:“为什么蚂蚁要把家往山上搬,而不往山下搬呢?向下走不是会更好走吗?”听到学生的提问后,我没有粗暴打断,而是首先表扬她肯动脑筋,问题提得有水平。紧接着,我请大家来回答这个疑问。其他学生根据自己平常所掌握的知识,帮助该名学生解答了这个问题。虽然这节课的教学进度被拖了下来,但在帮助别人解答问题的同时,学生都有所收获,而这些是课堂外接触的知识。再者,想象的翅膀折断了可再也接不起来了。

  2、鼓励质疑,让学生感受创新的快乐

  学生的思维一直以来都被老师的权威所取代,不敢对“司空见惯”置疑,对“完美无缺”置疑,对教材置疑,对教师置疑……我在课堂上解开他们的精神枷锁,使他们感受创新的快乐。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书本不一定全对,老师的话也不是圣旨,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每节课上,我都会设计质疑的环节,引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比如以语言因素为例,学生可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前后矛盾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的积累,真正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