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作者】 孙翠平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七小学

【摘要】本文从“运用信息技术唤醒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提高作文评改实效”等方面来阐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记忆;积累
【正文】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式的实施更科学便捷,更具人性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同样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作文教学的空间,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深刻变革。

  一、借助信息技术唤醒学生记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难,首先就难在无话可说。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对写作内容有一定的生活储备,但是因为时间或感知质量的关系,这种印象不清晰,不完整,不连贯,成功再现有一定的困难;另一种就是学生对作文所涉及的领域没有接触或知之甚少,自然就谈不上有什么真情实感。但不用管是哪一种情况,带给学生的都是不知如何动笔,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往往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与训练主题有关的生活画面、自然风光、人物风采、动静植物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巡着记忆的足迹,打开思维的闸门,激发创作的灵感,唤醒关于生活的种种记忆,从而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二、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再现生活积累,但是要写好作文,关键的问题是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那么如何长久地解决学生写作资源短缺的问题呢?除了加强生活实践、阅读实践,丰富学生生活储备和知识储备以外,信息技术在为我们解决写作资源短缺问题上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递快捷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延伸了他们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素材。当他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信息世界,就可以自主地获得素材,唤醒写作灵感。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将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作文专题网站,教师可以把相关资料传到网站上供学生参考,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平时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练笔、心得体会等转载到作文专题网站上,并指导他们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随笔、应用等分门别类的整理。到了作文时,学生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人物可以点击“人物画卷”,叙事可点击“生活百态”,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观察

  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深刻,体验就深,就容易发现素材的价值,触发写作灵感。但是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之中,却很少会对身边的人、事、景、物等进行细致观察,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观察。因此,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能多次回放、定格特写等特点,把图中的事物作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表象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在感知素材的同时教会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顺序,逐步做到观察有序、细致,抓住重点等等。?

  四、借助信息技术激发联想和想象

  作家秦牧说:“要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力,抓形象,用这比那,用那比这,使之相得益彰,才能达到平中有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种功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并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把学生的视听思维带入到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来,使学生与情境融为一体,激起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开阔,联想和想象就会越来越丰富。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评改实效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了,因此教师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对作文精批细改,但作文本一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却根本不去细看,顶多就是看一下成绩,改一下错别字。这样一来老师费神不少,收效却甚微。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一是便于展示。教师可以就习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将有代表性的文章利用投影进行展示,师生可以一起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便于修改。教师将例文投到屏幕上进行点评、修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剪切、复制、删除、插入等功能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更加轻松自然。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师生一起分析讨论点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又自然而然地学到了作文修改的方法和技巧。三是便于激发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发到班级作文专题网站上,让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并在批语栏上写出自己的评语和修改意见,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可以将改好的作文作为自己的优秀习作予以收藏,老师也可以选取优秀习作在网上“结集出版”。

  总之,信息技术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使枯燥乏味低效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异彩纷呈,而又省时高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张秀银: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年 第1

  [3]孙 勇: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作文教学 陕西教育[教学] 201312

  [4]罗玉鹏: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优化整合《教育学文摘》201212月总第70